江苏: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 让法治走进群众心坎里
新华网南京11月7日电题:江苏: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 让法治走进群众心坎里
新华社记者王骏勇、朱国亮
“今年香葱卖难,律师帮忙解决了大难题。”江苏兴化市建平果蔬合作社负责人迟建平日前向记者感叹。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米”,既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又让法治意识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主动服务,让群众体会到法律的效用
连续几年,建平果蔬合作社都与兴化当地一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签订香葱收购合同。今年春,双方依然拟定了书面合同,口头约定保底收购价,但没有签字盖章。
没承想,到了6月,香葱行情一路走低,出现卖难,这家加工企业说什么也不肯按合同约定收购。无奈,社员只好拿香葱喂猪。
今年5月,兴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建立,专门为全市上千家合作社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挂钩建平果蔬合作社的律师杨雨明获知情况后,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多次沟通,最终该企业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0.15元收购。
“几十亩都喂猪了,剩下的100多亩香葱总算卖上了价钱。”迟建平说。通过这件事,他深刻体会到法律的效用,并主动找杨雨明帮助办理社员意外伤害保险。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只有“主动服务”,让群众体会到法律的效用,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走进群众心坎里。
整合资源,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
“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是江苏各地构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一种探索。记者从江苏省司法厅获悉,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江苏正在构筑“三级平台一张网”的体系架构。
在县乡村三级,通过整合各条块的法律服务资源,江苏已有81个县(市、区)、352个乡镇(涉农街道)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近90%的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在构筑实体平台的同时,江苏还全力打造12348数字化公共服务法律平台。这一平台集成热线、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传输模式,为群众提供即时性、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
先行试点建立这一数字化平台的徐州市司法局局长刘宏方说,群众无论以哪种方式进入,只需打开“找律师”模块,徐州104家律师事务所、1300多名律师全在里面,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律师等级,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一网通”。到今年年底,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12348平台都将上线运行。
柳玉祥说:“江苏的目标是,实体平台力求构筑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数字化平台则进一步打通‘最后一米’,城乡居民拨个电话,敲下鼠标,点击手机,均可获得相应的法律服务。”
为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江苏各地正加紧研发和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指导性目录编制工作有望年底前完成。
购买服务,探索持久发展模式
最近,江苏海门市卫生局等10个政府部门代表与海门律协、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6家律师事务所代表签署协议,确定购买包括信访、知识产权等10个法律服务项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江苏省司法厅推动下,南京、常州等地还相继将法律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既化解了政府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又为公共法律服务持久发展提供了保障。
仅海门这个县级市,用于购买四大类27项公共法律服务的财政资金就达1060万元。
在昆山,当地政府还引入竞争性谈判方式购买外包服务,通过招投标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建立劳资纠纷、医患纠纷专业法律人员参与调解机制,实现了专业化法律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良性结合。
2014年11月8日 新华网江苏频道
编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