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展海洋渔业专项行动 保护区内禁捕
江苏日前出台海洋与渔业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压减湖泊网围养殖”“压减海洋捕捞”“保护区禁捕”等众多政策指向对捕捞的“减”和“禁”。不少人因而担心,“鱼米之乡”会不会“食无鱼”?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从明年1月1日起,江苏太湖、滆湖等湖泊将禁养投饲型鱼类,鳊鱼、草鱼、鲫鱼等人工养殖投饵的鱼类全面禁养。此外,江苏内陆2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3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实施全面禁捕,压减重点湖泊网围养殖规模,重点湖泊网围养殖面积要实现负增长,到2020年将控制在75万亩以内。
在省太湖渔管会副主任吴林坤看来,鱼米之乡“食无鱼”有点杞人忧天。以太湖为例,太湖是个浅水型湖泊,近10年产量稳定,每年鱼虾在5万吨上下,其中银鱼产量1500吨,梅鲚鱼2万吨。其中银鱼、梅鲚鱼、白虾、青虾均为一年生鱼虾类。银鱼每年5月繁殖后即死亡,梅鲚鱼也一样,不捕捞到期也会死亡,死亡后就会烂在水里。太湖有3个“保护区”核心区全面禁捕,涉及银鱼、白虾、河蚬等共30多万亩,主要为了保护鱼虾苗种。而每年为了生态放流增殖的,仅花鲢、白鲢鱼就有2500万尾。春节放流后,花鲢、白鲢鱼8个月就达到上市规格1.5公斤左右。“捕捞优质野生鱼虾也是‘菜篮子’工程,鱼虾吃水中氮磷等物质,减少了湖泊富营养化,还有利于太湖生态保护。别的不说,一年生鱼虾类必须要捕捞的。”吴林坤告诉记者。
9月1日才开捕,8月20日,记者见到太湖正荣渔业村的徐进,他现在只能用虾笼捕虾。今年青虾少,一天捕十来斤,有时二三斤。对于近期相关渔业政策调整,他担心“东太湖养殖的螃蟹要养不长了”,“再不行,就塘养,顶多口感差一点。”
海洋捕捞方面,按照海洋与渔业行动方案,全省压减海洋捕捞渔船,延长海洋伏季休渔时间。到2020年,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42.35万吨以内,年度减幅将不低于5%;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845艘、功率73846千瓦;压减县(市、区)发证的海洋涉渔乡镇船舶582艘、89760千瓦,并将重点压缩老旧、木质渔船,特别是“双船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网”等作业类型,压减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总量,实现江苏海洋捕捞强度与资源可捕量相适应。
谈及近海捕捞情况,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渔政处褚荣良不无忧虑:“江苏东部沿海近海捕捞不乐观,鲳鱼、带鱼等衰减严重,总产量下降,个体偏小,不能形成鱼汛,幼杂鱼比例增高。”
记者同时了解到,江苏沿海地区海带、紫菜、鳗鱼等海产品养殖多,鱼类深水网箱逐渐增多,此外,今年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较快,特种水产品养殖火爆。江苏捕捞包括养殖水产量2015年为522万吨,2016年下降到520万吨,其中捕捞88万吨,养殖432万吨。发展生态渔业,将成为江苏渔业调优调特的发展新路子。
江苏压减湖泊网围养殖、海洋捕捞,保护区内全面禁捕,野生鱼类、天然海产品会减少,但全省加大标准化鱼池建设力度,扩大了示范稻鱼综合种养、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据介绍,全省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示范面积,将由2015年的4万平方米增至2020年的32万平方米,此消彼长,因此鱼虾供应量不会减少。
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的养鱼水平在世界上是第一。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指出:“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还有一项就是‘养鱼’”。今年江苏水产苗种放养面积达1130万亩,渔业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2%。青虾、小龙虾、螃蟹、泥鳅及海淡水产品等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占比达76%以上。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张建军告诉记者,太湖全面禁围网,退出湖面,到池塘里搞生态健康养殖,推进鱼虾养殖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实际上,野生鱼虾环境不可控,养殖的鱼虾安全更加可控,质量更有保障。湖区养殖减了,但稻田种养增了,提升了生态健康养殖。
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盱眙今年小龙虾养殖增加了20万亩,达到40万亩,基本都是稻虾共生,无公害综合养殖,产量9万吨,按亩均4000元计算,盱眙今年小龙虾净收入16亿元。”张建军说,“盱眙养小龙虾,不少地方稻鱼共作养鱼,稻蟹共作养蟹,‘鱼米之乡’一定不会‘食无鱼’的”。(丁蔚文)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