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商农资监测常态化 发挥抽检作用强化监管
中国江苏网8月5日讯(记者 王逸男 通讯员 董涛谈玮)无论农忙还是农闲,江苏工商系统始终将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近期,为增强抽检的针对性、时效性,江苏省工商局以基层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了定向和不定向检测批次的占比,基层工商市场监管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确定的不定向检测比例提高到了70℅,抽检品种更有针对性。
省工商局坚持着力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即时查处问题商品,优化抽检结果应用,努力实现对农资市场的有效监管。把各地的检测指标申请计划、农资经营主体实际数量、历年农资案件查办情况等作为考评要素,统筹考量、合理优化各地检测指标的分配,让指标跟着需求走,努力让检测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及早下发检测计划,使抽检工作契合农业生产的时令特点,让资金用在当口上。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商品,江苏工商系统坚持即时查处问题商品,强化监管的权威性,使抽检结果效用最大化。截至6月底,共有1098批次的被抽检商品已完成质量检测并出具报告,其中不合格商品有238批次,占比21.7℅。对梳理出来的11批次故意造假、实测有效成分与标称相差10个点以上、甚至有效成分含量几乎为零的严重不合格商品,即时立案,保证第一时间予以从严查处,努力把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确保件件有结果,目前上述11批次严重不合格商品均已立案,其中有3件已经办结。
同时,展开对此类商品的质量跟踪检测,充分运用相关信息平台,将严重不合格的农资商品名称及其生产商、经销商进行公示,让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逐步提升消费过程中的拒假防伪能力,使问题商品在全省范围内农资市场中无容身之地。截止6月底,依托农资商品抽检结果,江苏工商系统已经立案办结农资案件224件,案值合计196.6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9.65万元。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