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让垃圾“各行其道”·之二

03.11.2016  23:09
 

——江苏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探索与实践

追踪·垃圾去哪儿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历经多年尝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垃圾分类,最终还要解决“去哪儿”的问题。

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江苏省各地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各级市容环卫部门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形成了“苏南和苏中地区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苏北地区由填埋向焚烧快速发展”的生活垃圾处理格局,全省城市(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城市(县城)共清运生活垃圾1667万吨,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663万吨。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城市(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总能力达到6.13万吨/日,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74%,位居全国前列。

为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力争将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干扰降至最低,徐州市丰县自2013年起,探索建设静脉产业园,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布局和综合运营管理,有效控制了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中小城市推进固体废弃物统筹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摆脱垃圾围城困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丰县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城市布局、固体废弃物产生和环保基础设施等因素,科学确定静脉产业园发展定位,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综合类静脉产业园,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据丰县城管局局长方军介绍,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1300亩,总投资约18亿元,入园项目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光伏发电、秸秆发电、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新型环保建材、粪便综合利用、有机肥、废旧汽车拆解、超浓污水处理11个类别。

据了解,丰县对静脉产业园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项目位置和建设时序,按照逐一审批、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园区建设,确保各项目互相支撑、相辅相成,通过内部有序循环,对再生资源进行高效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园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11个项目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光伏发电和超浓污水处理项目已于2015年相继建成运行,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等项目筹建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建成后,产业园将集节水、节地、节能于一体。

目前,丰县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垃圾约700吨、农林废弃物约500吨,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超浓污水处理项目日处理规模达到150吨。建设在垃圾填埋场上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6兆瓦,现已建成投产4兆瓦,节约土地逾百亩,总投资约7000万元,可实现年收入858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为应对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和处置设施超负荷运转等问题,南京市积极推进江南、江北两个环保产业园建设。两个产业园园区一期用地规模均为800亩左右,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灰渣填埋场、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利用等项目。2017年,南京江南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将竣工,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此外,沛县、睢宁、滨海、高邮、宝应、泗洪等县(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据江苏省城市管理局调研员夏明介绍,2015年,全省共有18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其中,建成11座,全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7510吨/日;在建7座,建设处理规模约6010吨/日。2015年,全省垃圾焚烧处理量1374.5万吨,较上年增加225万吨,占全省垃圾处理总量的67.1%,全年累计上网电量达33.53亿千瓦时。继续加大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16年省级财政共安排3700万元资金,对全省9个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和1个垃圾处理项目实施了“以奖代补”。

王璇 童心

2016年10月31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