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南通:让新市民落地生“根”

03.03.2017  01:43
 

20年始终居无定所,已经记不清搬过多少次家,现在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原籍江苏如东的新市民严小兵,来南通打工已有20余年,作为能纳入住房保障的多户农民工家庭之一,他觉得自己很幸运。

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在常住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首要解决的是新市民同城待遇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江苏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多元化探索。南通市2004年起率先探索推进新市民“同城待遇”,通过大力新建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将外来务工人员有序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在南通市四海家园公寓内,记者看到了配备齐全的空调、电视、热水器、卫生间和部分家具;小区内还配套建设了乒乓球室、棋牌室、卡拉OK室等。在这里,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可以直达市区,交通十分方便……

随着南通市开发区内企业迅速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对此,南通市政府投资1.5亿元建设了该市首个大型人才公寓“四海家园”,可供2万余人居住。四海家园公寓建成后,不仅提供给员工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提供了餐厅、洗浴场所、超市、阅览室等基础配套设施,居住者不出小区就能享受餐饮休闲娱乐服务。

十二五”以来,南通市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以及鼓励开发园区和企业按需建设公租房,为大批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经济适用、功能配套、服务高效的公租房。

在经济适用房方面,限于保障能力,过去经济适用房主要用于保障户籍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难以申购。2010年,南通市出台了《关于将优秀农民工和缴纳社会保险时间较长的外来农民工纳入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的试行意见》,明确市区每年将经济适用住房计划总数的15%固定配售给非户籍务工人员,通过刚性制度安排,保障了新市民同等享受经济适用房申购待遇。对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通过摇号选择经济适用房,体现了公平公正,对农业转移人口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据了解,该市在努力解决新市民住有所居问题的同时,还以学有所教为目标,着力化解新市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积极帮助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以南通市崇川区为例,自2004年起,崇川区投入专项贴补资金近5亿元,33所学校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累计接收农业转移人口子女近2.6万名。

严道存 王璇

2017年2月27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