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江苏实践:三强两高,文化强省崛起新的高原
新华报业网讯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从“三强”“新三强”到“三强两高”,这几年,我省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将“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列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文化体现“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江苏文化建设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再出发,脚步更加自信从容,目标更加坚定明确:把江苏建设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思想引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研究重大理论问题为全国“探路”,我省一直胸怀担当。“5卷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丛书,由省委书记罗志军亲自担任主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被列为国家级重大课题;14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被誉为举一省之力担纲起‘国家级理论工程’;省委与求是杂志社举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承担中宣部关于民主的重大委托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说,“我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方热土,近年来社科理论建设硕果累累。”
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省社科院副院长樊和平告诉记者,会后我省进一步加快社科强省建设,划拨2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社科强省“五大行动”,省中特中心成功入选“国家队”,重点建设15家基地,形成“中心+基地”研究雁阵效应。目前我省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为推动社科理论工作者更好地担当决策“最强大脑”,我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遴选命名了紫金传媒智库等首批10家专业化重点高端智库,面向社会确定10家有特色的重点培育智库,这些智库建设为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倡导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已在我省蔚然成风。
74岁的江阴老人张纪清,化名“炎黄”捐助社会长达27年,直到老人去年向云南鲁甸灾区汇款时突发脑梗晕倒在银行里,他“隐身好人”的身份才被发现;徐州丰县商业职业学校退休职工谢淑华,肩背纤绳,手拉简易“房车”,徒步3万里,载90岁的母亲去旅行……点点滴滴的凡人善举,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强大道德力量。去年我省又有3座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到8座,位居全国第一,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了人的文明指数和社会的幸福指数。
宜兴张渚镇善卷村去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它是宜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该市通过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挖掘村史村情、提炼村庄文化、修订村规民约,善卷村的“德文化”,和桥镇的“和文化”,梅家渎村的“家风文化”,芳桥镇的“孝文化”,黄土寺村的“红色文化”等,既保留了乡土文化记忆,又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质,也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更体面、更有尊严,为老百姓营造了有认同感、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供给侧改革,贯通“两个一公里”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均等化的问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戴珩对记者说,“这方面,江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基本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其中一级文化馆和一级图书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江苏又是全国第一家……近年来,我省力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公共文化资源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作为我省重点文化民生工程,江苏大剧院将于今年正式竣工。在规划之初,我省就把江苏大剧院定位为惠民工程,将公益属性、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剧院投入运营后,将以最惠民的价格,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最经典的演出。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我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末,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该《条例》是十八大召开以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全国首部地方立法,今年3月1日将正式施行。
如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我省通过“供给侧改革”,贯通“两个一公里”,让文化的“源头活水”流进群众的“田间地头”。首先,在源头上建好公共文化服务“起始一公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高供给能力。结合“宽带中国”“智慧江苏”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统筹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微信公众号、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站等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其次,在终端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基层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此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让固定的文化资源流动起来,向下辐射、向外延伸。张家港首创“网格化”服务模式,将所有村和社区划分为1000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文化员,用基层业余文化队伍带动网格内文化活动。
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省一直在探索和实践。无锡新区图书馆通过向社会发包,为图书馆找“专业管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直接办公共图书馆的做法。社会化运营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减少1/3,运营成本比同类图书馆减少2/3,却实现了全年无休,探索出“只养事,不养人”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
精品迭出,“文艺苏军”屡攀高峰
电影《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擒熊,苏童《黄雀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原创歌剧《运之河》一路从大运河唱到美丽的日内瓦湖畔……这几年,我省文艺精品捷报频传,文艺苏军,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方阵。
瞄准全国一线,江苏不断夯实文化高原根基。2015年,我省共有134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省有13部作品获奖,获奖总数名列前茅;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省获奖作品数量均名列全国第一。
文化高原上“高峰”迭起,背后是强力政策助推。《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等引领性政策,有效激发了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积极性,近3年,全省搬上舞台的戏曲现代戏新剧目达40余部。去年底,《江苏省戏曲传承发展规划》出台,作为新时期我省首个戏曲专门文件,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支持、扶持及抢救的剧种,推动江苏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与此同时,我省设立总额为5000万元的江苏艺术基金,不再“养人”“养剧团”,而是瞄准精品艺术剧目生产“标靶”,精准扶持。
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名牌。无锡歌舞剧院“牵手”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成功打造大型民族舞剧《英雄·玛纳斯》,这是一场跨地区、跨民族的艺术合作,是江南与塞北两种文化的精彩碰撞;聚合全国一流人才,江苏歌剧也发生了“惊人一跃”。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运之河》横空出世,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捧得7个大奖,并从江苏走向世界,巡演欧洲四国获赞誉不绝。
走向生活、观照现实,则成为我省近年来文化精品生产的一大特色。这几年,一大批文艺作品潜心下沉、深入开掘江苏地方文化特色,博得叫好又叫座的满堂彩。话剧《枫树林》关注基层村官,获得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奖”;新编大型现代淮剧《小镇》以一笔500万元的巨款为线索,讲述普通人的道德选择;新编锡剧《玫瑰村》将触角延伸到苏南农村发生的时代变革。面对戏迷的热捧,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动情地说:“最感动人的东西往往来源于生活,是从你我心里长出来的。”
梳理江苏文脉资源,保存文化记忆,同时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2月4日,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在南京启动,该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编辑出版3000本江苏典籍、3000本江苏文库,完整、体系性地传承江苏文化;而在去年,音乐杂技剧《美猴王·西游记》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连演27场,场场爆满,创下该中心建立以来单一剧目演出场次最高纪录。两个例子说明,只有在文化传承中找到自己的根脉,寻找到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影响更多的人。
文化产业,为转型发展再造引擎
去年11月26日,国家统计局、中宣部发布2014年文化产业统计,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GDP的5%,初具支柱产业形态,我省文化产业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出一架新引擎。
创意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引领、融合高新科技、嫁接现代金融……文化产业近年来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省属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一直走在创新发展前列,其中凤凰集团位居全球出版企业50强第6位,并以8500万美元收购PIL美国童书巨头,为中国出版行业最大手笔的跨国并购。江苏有线拥有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用户数,去年4月上市以来正加快发力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领域,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智能医护、家居远程遥控、视频监控、物业管理等新兴业务。
由省委宣传部等9部门联合打造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仅两年就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创意平台,去年的大赛历时半年,收到全国及美、俄、英、法、德、意、日、韩等20多个国家的1.6万余件参赛作品,评出268件获奖作品,不少作品已进入市场开发阶段。
新春伊始,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内地票房突破10亿元。“这部电影的立项、拍摄、特效制作和发行全流程都在我们园区完成”,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总经理施娟说。该园区以数字电影科技拍摄和后期加工为特色,短短3年间,从轧钢厂到梦工厂,已集聚全球知名影视企业300多家,拍摄制作《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7》《捉妖记》《武媚娘传奇》等影视作品200多部。
文化+科技引爆文化产业无限精彩。近两年来,我省推出145家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18家省级科技产业园,省拨科技研发经费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0多亿元,常州恐龙园“恐龙复活计划”等60多项重大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赢得了各类资金的资助与进驻。
金融与文化的融合,则给我省文化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由省委、省政府组建的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是国内最早的文化基金,在一期20亿元的基础上,二期20亿元也已开始投放。总经理周春芳说:“基金三分之二以上投的是新兴业态项目,如做虚拟现实的睿悦、做图像渲染的蓝海彤翔、做电子竞技的映霸,还有做文件传输的茄子快传,短短半年内估值扩大了五六倍。”
而纵观全省,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已风起云涌,我省设立了11家文化支行,“鑫动文化”“文创贷”“创意贷”等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逐步得到运用,文化担保、文化保险不断试水,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集聚,文化产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王宏伟董 晨顾星欣薛颖旦)
央媒记者点评>>>
务实创新脉搏强劲
一直以来,江苏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不缺“新提法”,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从“三强”到“新三强”再到如今的“三强两高”,从网格化文化惠民、立法确定全民阅读日到文化创客,无论是宏观目标还是微观实践,总令人感觉创新创意不断。
梳理这些“新提法”,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江苏文化建设新动向,更为难能可贵的还在于,江苏不断推出实际举措,将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都和文化建设紧密关联、频繁互动。
江苏“十三五”发展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文化小康则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江苏人均GDP已经超越1.4万美元,既要满足国内百姓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也要肩负起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责任……新“坐标”带来新任务,而随着政策举措深入推进、落地见效,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脉搏将更加强劲。(新华社记者 蒋 芳)
原标题:
编辑: 周莉娜、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