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运河旅游推广月① 千年运河文化,在保护中传承
编者按 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京杭大运河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月30日,江苏大运河旅游推广月活动将在扬州启幕。作为所涉城市、遗产河道、遗产点均居全国第一的省份,江苏如何打好大运河遗产牌、做好大运河保护文章、唱好大运河旅游大戏?本报今起推出3篇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25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的年龄;1797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长度。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2015年9月30日,江苏启动大运河旅游推广月活动,沿线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城市和泰州市共同参与。
“大运河江苏段涉及8市、6段遗产河道、22处遗产点,均位居全国第一。因此,对于江苏来说,打好大运河遗产牌,做好大运河保护文章,唱好大运河旅游大戏,抢抓机遇,率先示范,是责任也是使命!”省旅游局局长秦景安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进入“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更加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历史和文化。
保护运河,
就是保护中国人的血脉
今年7月,省有关部门在淮安召开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会上,将沿线8个城市、相关厅局原本确立的申遗机制“升华”为保护管理机制,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运河沿线地区、相关部门之间在合作保护传承中的协调。
正在参与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南京大学教授章锦河告诉记者,古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也可以说是世界最著名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全世界线性遗产只有7处,其中中国有两处,长城和运河,前者贯穿东西,后者纵横南北,合起来就是大写的‘人’字”。
在章锦河看来,长城代表了中国人的脊梁,运河则代表了中国人的血脉。“古运河是贯通中国南北经济的大动脉,融通南北文化的大通道,曾经联通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群,当下更是运河沿线城市复兴的大杠杆。”他说,对江苏而言,无论是里程、还是河道、遗产点数量,称得上是运河文化的制高点,加强保护大运河意义非凡。
大运河江苏段联合申遗办主任、扬州文物局局长冬冰说,与其他世界遗产不同,大运河是活的遗产,是先民创造力、民族自信心的物证,需要怀揣着敬重、敬畏、敬意来进行保护。“申遗成功后,征途才刚刚开始。申遗不光是拿一块牌子,而是要求对遗产保护的意识再提高。保护好大运河,是对先人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划定红线,
留住永远的乡愁
章锦河曾经在运河沿线几个城市做过调研,发现在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遗迹的原真性较低,遗产难觅、风貌难现;水体质量较低,尤其是城市周边,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都不理想;运河遗产利用的协调性低,存在着多头管理、部门利益纠葛。不过,在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我省沿线城市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
9月初,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起始点清江浦大闸口,记者登上游船,顺水而下。沿途三步一景点,五步一古迹,清江浦楼、慈云寺、御马头等历史遗存一一映入眼帘,厚重的历史与秀丽的美景交相辉映。
淮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一家上市公司看中了运河岸边的重要地块,想要开发房地产。“如果卖给它,土地出让金至少30亿元!”但是,最终淮安果断舍弃!“是要房地产,还是要环境很好的运河风景?是要钱,还是要看得见的乡愁?”淮安市委市政府以自己的明智选择向专家建言致敬——“情感的价值无法用金钱去衡量,运河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
从瘦西湖制高点风亭上放眼望去,园内一片郁郁葱葱,亭台楼阁依水而建;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园外,视野所及,竟没有一处高层建筑影响到城市优美的天际线!
“扬州对大运河遗产保护有着严格要求。”扬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陈玲春介绍,2009年9月,扬州在申遗联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并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该规划纳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从而确保各类遗产点、河段不因城乡建设项目的实施遭受新的建设性破坏。2010年以来,扬州先后叫停了仪征市仪征运河“一河两岸”工程、高邮市里运河故道工程等有可能对运河遗产产生破坏的项目。2012年10月1日,扬州正式实施《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城市。
“运河的保护,一定要划定红线,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同时要实施分类保护、分级保护。”章锦河说,目前已拿出初稿的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规划里就提出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潜力发展区以及控制发展区,各地区应该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
兼容并蓄,
“烟火气”让遗址原汁原味
又到满城尽飘桂花香的季节。家住苏州工业园区的郑玲带着3岁的儿子,利用周末来到平江路游玩。看着稚嫩的儿子蹦跳着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郑玲仿佛看到了32年前的自己,在这条街上出生、长大。“我很爱这条街,这里的房屋、石板路……一切的一切都是小时候的模样,都是历史的味道。”
不过,变化也有不少。回忆起小时候,郑玲一个很深的印象是父母每天早晨要去倒马桶,而现在外表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的老房子,却不再需要倒马桶了,因为现代化城市具备的生活设施已经安置在老房子里。
“对于运河遗址,保护与发展应当兼容并蓄。”苏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陆锋说,苏州古城区的保护从1985年就开始了。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量大幅增长。为了缓解园林的压力,同时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苏州,旅游局有意识地引导游客去平江路、山塘街等地区。从那时起,当地就开始加强对平江路、山塘街的保护和规划发展。
以平江路为例,一共只迁出了15%的老居民,其余大部分人都留在当地生活,从而保证原址的“烟火气”。而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当地又对老房子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造。同时,关掉了两个旧厂房,并利用小学学校的地下空间做了3个停车场,既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又方便了自驾游游客。
本报记者赵伟莉杭春燕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