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近五年最好
省政府4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9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江苏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近5年最好。
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江苏如何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目标?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去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交出如下“成绩单”——
全省PM2.5浓度降至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77.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10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
全省在13个设区市中选择58个县(市、区)172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172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5%。全省开展监测的75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有69个,达标率为92.0%。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83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208.2万吨/年,同比增长27.5%。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两最两超一提前’。”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钱江表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近5年来最好,总体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最大;超额完成环境质量考核目标,超额完成污染减排序时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
决胜之年咬定目标不放松
面对新情况新特点,江苏今年又将如何发力?面临哪些难点?
“预测显示,今夏我省平均气温整体较常年偏高,臭氧污染加重可能性较大。”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夏明芳说,控制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主要方向,将开工建设1401项涉VOCs重点工程项目,坚决把排放量压下去。
江苏今年大气质量目标是:PM2.5浓度控制在43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72%。在确保完成目标的前提下,我省还自加压力,努力实现PM2.5浓度达4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臭氧超标天数减少10%以上。
如何打好碧水保卫战,擦亮“水韵江苏”名片?“精准治理是关键,要做好‘抓两头、反降级’。”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潘羽忠表示,“抓两头”就是抓住“好水”和“差水”。“好水”方面,更大力度保护饮用水源,开展水源地分类整治,确保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差水”方面,紧盯去年消除劣Ⅴ类的断面和消除黑臭的城市水体,防止反弹。“反降级”,就是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今年将开工建设超过1000项治水工程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
今夏太湖地区气温将比常年偏高约1℃,蓝藻暴发强度较高。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朱乐先说,针对太湖安全度夏严峻形势,应急防控启动时间由4月1日提至3月1日。同时,组织沿湖各地开展蓝藻打捞、湖泛防控和供水安全演练。此外,还加强巡查督办,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督促措施落实,对落实不到位、慢到位问题,将曝光和追责。
服务高质量助企业渡难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生态环境。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我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
“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出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18条和《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23条,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主体的高度关注。”钱江说,将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要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鲜明导向,对治理水平高的守法企业强化信任保护,实行应急管控豁免;对恶意违法企业毫不手软。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成杰说,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除了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等正面激励措施外,还加大“非现场”执法监管力度。通过自动监控、用电监控等手段在线远程执法,既有效监管企业污染排放,又避免重复检查,支持企业安心生产。
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管用实用的制度设计。钱江介绍,省生态环境厅集成多项政策、措施和机制,比如制定实施两个正面清单、在试点园区推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推进“绿岛”建设试点等。其中,推进“绿岛”建设试点,是江苏在全国的一项重大创新。“绿岛”是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理念建设的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单独建设和运维污染处理设施的话,成本很高,企业承担不了,但是如果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生态环境部门管控又不允许。绿岛政策将治理成本分摊下来,大大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不管是理念之变,还是制度创新,都传递这样的思路: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既严格执行环保管控要求也要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以务实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许海燕)
原标题:我省公布2019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近五年最好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