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地农民过大年 农民剧团进城“斗艺”

24.02.2015  11:36

  春节期间,城市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农村的活动也精彩纷呈,甚至还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去农村寻找年味儿。不少地方的农民不满足只在农村表演,还带着乡土气息的节目进城闹新春。

  “百姓大舞台”,农民演农民看

  华灯齐放,鼓乐阵阵。20日晚,兴化市戴南镇文化艺术中心,兴化、姜堰、东台等地的100多名农民演员,为该镇及周边乡镇的500多位观众,奉献了一台“文化大餐”。

  民乐合奏、歌舞表演、戏剧小品……赢得村民们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些演员,有开工厂、公司的老板,有卖蔬菜、弹棉花的经营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戴南镇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沈培林说。银河艺术团由当地企业家马春宝牵头组建,他出资300万元购置了音响、乐器、摄像机等设备,政府则无偿提供设施一流的大会堂,共同组建了全省首家乡镇“百姓大舞台”。去年6月以来,该艺术团已义务演出6场,并与东陈等三个村联办了村级“百姓大舞台”。正月初六还有一场演出。

  记者了解到,戴南镇村村都有民间文艺演出队,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织活动,寓教于乐。每年春节,镇里都组织系列文艺演出,让“草根演员”一展风采。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了10多场各类文艺演出。

  董北村农民不锈钢艺术团的节目,曾在泰州大剧院、北京鸟巢、宝岛台湾演出,引起轰动效应。“乐队的设备、场地全部由村里解决,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歌舞《吉祥三宝》将在正月初六全镇文艺汇演中演出。”村党委书记张文德说。“不锈钢艺术团”成立三年多了,绝大多数节目唱的身边事,演的身边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艺术团的大部分乐器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不锈钢艺术团”。至目前,已自编、自导、自演了100多个节目,义务为本村和邻村的乡亲们演出近200场。

  古镇“踩街”,传承传统文化

  大年初一上午8点整,扬州长江岸边的古镇瓜洲响起喧天锣鼓,一年一度的踩街盛会开始了。

  参加表演的农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舞着龙、耍着狮、跑着旱船,从集镇北头一路浩浩荡荡,沿街表演,给村民们送去幸福安康的祝愿。

  一身七仙女装扮的徐飞已经是连续第10年参加踩街的戏剧表演了。“早上5点多钟,我们瓜洲镇扬剧艺苑的团员就起来准备行头。为了表演出彩,我们彩排了好几次。”徐飞她们每年为踩街准备的节目都不同,今年是黄梅戏《天仙配》。节目一开场,徐飞和票友们熟练地走起台步、摆起造型,大家默契配合,引来观众们阵阵喝彩。

  村民张德生早早就来到了街头,已经60岁的他,把每年这场踩街当做大年初一必须要享受的文化大餐:“农村人过年图热闹,我已经连续看了七八年了,这些节目都是四方邻居们自己组织和表演的,看了有亲切感。

  瓜洲镇党委书记黄金发也在观看踩街的人群中。他告诉记者,现在瓜洲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艺术团,今年不仅在集镇有“大踩街”,各村还有“小踩街”,瓜洲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参与红红火火的文化娱乐活动,瓜洲古镇现在正在打造长江岸边的一处旅游度假区,借此,瓜洲人也是在用自己的“土文化”向游客展示这个新兴旅游古镇的底蕴。

  农民剧团,进城“斗艺

  从大年初一开始,年后7天新沂市沭河之光广场都会不断地响起喧天的锣鼓声。16个镇(街道)的农民剧团齐聚城区“斗艺”。

  上午8点,市民已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早早在广场上守候。两对金色的狮子随着舞狮人手中的红绣球上下翻飞,一对扎着彩绸的旱船在鼓乐声中摇摆。这浓浓的年味也就随之飘散开来。

  在一曲欢快的《歌曲串烧》中,港头镇文化艺术团的表演渐入高潮。身着蓝衣花裙,手持簸箕,扛着锄头,7位唐店街道文化艺术团的演员将耕田、插秧、割稻谷……一幅生动的“耕作”图展现在观众眼前。“看,演员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标准的耕作姿势,一看就是下地的农民,演得太真实了。”站在前排的市民老吴眼尖,看出了许多端倪。台上还没表演完,大家就为演员们鼓起掌来。

  小品、小戏、柳琴戏、京剧表演、相声、歌伴舞等等,节目个个抓人眼球。新沂每个镇都有1-2个农民剧团。有的剧团以演出小戏、说唱、短剧、魔术为主,有的以表演腰鼓、舞狮子、杂耍、演唱为主,有的以歌舞为主。演员多的有近20人,少的也有8-9人,有的还是夫妻、父子或婆媳同台演唱。平日里大伙下田干活,农忙一结束,团长一个电话,大伙就各自带着“家伙”从四邻八乡赶来,对对弦,聊聊剧本,戏班子就“”起来了。团里一半人是多面手,一人有事其他人立马可以顶上来。一场新戏,至多排半个月就能熟起来。

  新沂文化部门每年举办一次民间艺术团体汇演,到现在民间艺术团体汇演已经举办九届。从年初一到十五,舞狮子、摇旱船、演节目,新沂的农民剧团会演遍253个村。“文明过节不赌博、婆媳关系要搞好、邻里和睦相处、不忘计划生育……”这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村事都被编进了节目里。

  大棚里上演“草莓庙会

  2月19日,新沂市阿湖镇练马村上百个草莓大棚里,挤满了来自新沂城区、宿迁、连云港、徐州等地的城里人。他们到这里来一是为了摘草莓,二是顺便看看民俗。

  春节期间,是温室草莓的黄金上市期。记者在大棚里看到,大片的草莓苗长势正旺,翠绿的草莓叶下,藏着一颗颗鲜红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练马村邀请附近农民剧团表演两场踩高跷、扭秧歌等民俗表演。同时进行草莓科技知识讲解、“草莓与健康”养生介绍、出售可用于家庭盆栽的草莓种苗之外,还销售盆栽草莓、推出“草莓大赛”,邀请现场观众寻找当日“草莓王”,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莓庙会”。

  来自连云港的谢先生说:“春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出来玩玩,很开心的,出来摘摘草莓,带小孩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田园乐趣。”练马村草莓种植户徐夫远告诉记者,这种充满田园野趣、自娱自乐的体闲方式非常受城市人的欢迎,尤其是今年春节天气回温,草莓生长大旺,带动了不少市民全家齐齐出动,甚至有一些是沿路经过被吸引,特意停车下地采摘。至于草莓价格则与春节前基本持平。

  “由于管理到位,我们村250多栋大棚目前全部开始采果上市。”练马村支部书记徐杰介绍说。“草莓从12月到来年5月,都是成熟期,一株苗能摘三四批。”徐杰说,草莓的生长周期决定了村民几乎每年春节,都是在大棚里度过。 本报通讯员 袁开建 满东广(先昭 张晨 李刚 晓勇)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