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安馆:一批潜伏英雄将“现身”

21.05.2015  19:13

  手表式窃听器

   于无声处》间谍案取材江苏国安馆

   一批潜伏英雄即将集体“现身

   位于南京雨花台的江苏国安馆有望下月底免费开放,快报带你先睹为快

  眼下,现代国安反间谍剧《于无声处》正在央视一套、江苏卫视黄金档热播。一直以来,国安的神秘身份,以及题材的敏感,让这部电视剧成为拥有较高机密性质的“神秘剧作”。 昨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批曾经“潜伏”在隐秘战线的英雄,即将在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现身”,而热播的电视剧《于无声处》中的人物和事迹原型,不少就来源于该馆即将展出的人物和案例。

  今天,江苏省国家安全厅还将公布近期破获的通过网络勾联策反间谍案件。现代快报记者 李绍富

  国安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图片和文献等史料展,包括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一些谍战影像和信函等。在有关国安题材的影视中,经常看到类似打火机的密拍设备,而在即将开馆的江苏国安教育馆二楼,就展列了部分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谍报设备,包括各类窃听设备、发送密报的密码箱,以及监控偷拍设备等。

  在其中一个展柜内,摆放着一只大烟卷。这只烟卷前后看上去都塞有烟丝。其实,这是一个藏有录音功能的偷录设备。香烟卷即使点燃后,燃烧的速度也会很慢,而且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熄灭,不会殃及录音设备。

  在一个布置得像酒店的展厅内,墙上有个正常走动的挂钟。据解说员介绍,在挂钟的中心,藏着一个摄像头,挂钟内还有窃听设备和音频自动发报装置。挂钟的走动,就是为这些装置提供能量的。

  有一根“钢管”也格外引人注意。仔细一看,其实是一部相机前加了一根长长的空心钢管,这样就可以利用钢管先把墙壁或窗户戳穿,然后将管子伸进去,达到偷拍的目的。

  还有一张看起来很普通的扑克牌,撕开后,中间夹层上露出了标有详细军事单位分布点的地图。据解说员介绍,这张地图上标注了记号的单位,就是国外某情报人员事先踩点的行动目标。

   香烟卷是偷录设备,扑克牌中藏地图

   【窃听风云】

   【谍案重现】

   馆中展出案例和人物成影视剧原型

  最近正在热播的国安题材电视剧《于无声处》,主要是以上世纪80年代核潜艇重点项目“蓝鱼”工程研发为大背景,由一起跨国案件引出跨越30年的故事,揭秘以马东为代表的国家安全员不为人知的生存状态。

  电视剧中,年轻国安干警马东为了侦查一起国际泄密事件,“潜伏”军工厂,以一名普通保卫干事的角色与国安部门内外配合,揪出深藏的间谍组织,保护了国家安全。很多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反映,《于无声处》有一种异常的真实感,里面涉及的历史内涵看起来更有一种时过境迁的“解密意味”。那么,《于无声处》的故事与案件是否有原型?

  据该剧总制片人隆晓辉透露,《于无声处》确实是以发生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军工科研方面进行间谍活动的真实事件为蓝本改编的。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真实生活,只不过为了避免对号入座,将很多人的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表现而已。

  比如,在馆内,记者看到展出的这样一个案例:洪某,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办公职员,系重点接密人员。2005年,洪某在互联网上发帖寻找兼职,被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利诱收买。洪某在金钱的刺激下,出卖了我国新型核潜艇核心机密情报,给我国军事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和潜在危险。后来,洪某被隐秘在研究所的国安人员抓获,最终被判刑。

  上面这起真实发生的反间谍案就成了电视剧《于无声处》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据隆晓辉介绍,他们在拍摄时向有关部门了解中获悉,电视剧中的马东,其实是国安这个群体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工作说起来很神秘,身份很隐秘,可在执行任务时,又必须表现得很平常。对国安人员来说,一些常人随便就能做出的行为,他们做了就要挨批评。比如,马东曾擅自离开执行任务的工厂,向处长直接汇报工作。而处长担心他擅自离开,引起国外间谍的怀疑,从而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狠狠批评了他。

  马东在执行任务期间,虽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冯书雅,但因为国安工作的特殊性,他不得不放弃这段感情。

  “国安人员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相交织,这样一份‘隐秘而伟大’的职业有着独特的魅力。”隆晓辉说,对于国安人来说,一个案件,可能就要盯防一辈子。

  而对马东这样的国安人员,需要因为工作而放弃感情的,在国安人员中真实存在,甚至因为保密需要,他们的真实身份连家人都不知道。对他们来说,需要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处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