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算好“四本账” 开“药方”挖“穷根”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7日电(钟学满)“扶贫开发做好了,老百姓的感受最深、最得实惠,要变‘输血’为‘造血’,阻断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防止刚脱贫又返贫。”10月17日,句容市委书记许文在该市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上介绍,扶贫要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使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实现精准扶贫,全力助推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现场许文表示,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坚持以开发式扶贫、增强“造血”功能为导向,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扶贫的路子。要按照“因村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科学选定增收项目,把各个村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效益。
许文称,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实效。一定要算好“四本账”,既要算总账,又要算细账。既要算收入账,又要算支出账;既要算大账,又要算小账;既要算静态账,又要算动态账;在算好这“四本账”的基础上,来开好“药方”、挖掉“穷根”。
从贫困户到小老板,从山窝窝到盖新房,从旅游扶贫到电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近年来,句容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让更多的孩子笑了,让更多的群众笑了,让更多的家庭升腾着新的希望。
据句容郭庄镇虬北村党总支书记王豪介绍,村里立足镇里的光伏产业优势,今年投资24.5万元,为10户贫困户每户安装3KW光伏发电设备。目前设备已并网发电,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让百姓晒着太阳也能挣钱成为现实。
航拍句容天王镇唐陵村苗木园。“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行动落到脚上,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实实在在转换成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上。”句容天王镇唐陵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安说,唐陵村曾是句容市最贫困的行政村,2008年,村里率先走上苗木市场化发展道路,也由过去句容最穷的村,一跃成为全市最富裕的村。去年唐陵村苗木市场交易额近4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6万元,千万元以上资产有22人,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民达60%。
造型苗木该市边城镇则针对所辖经济薄弱村位置偏僻、相对分散的实际,加大统筹力度,由镇级按照“三集中、四统一”(集中资产、资源、资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模式,集中选址兴建工业园区,镇里对外招租,集体按股分红。如今,新建的园区已入驻多家企业,村均年增收20余万元,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让村民分享到了“发展红利”,“减贫”路上日子越过越安稳。
茅山老区是“短板”中的“短板”,近年来,茅山镇把放大生态资源优势作为项目扶贫的主攻点,大力发展农户种植葡萄,推动葡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民从生产资料到种植技术,再到销售渠道,全部都由村合作联社负责,农户只要按照要求种植就能取得好收成。人均年收入达三四万元。
茅山葡萄“市镇村三级把关、层层公示,逐一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紧盯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两个目标,物业经济、产业造血、就业增收、社保兜底等多管齐下,确保所有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如期‘摘帽’。”回顾近年脱贫攻坚成绩,句容市扶贫办负责人感慨良多。
细数该市的扶贫成果,不难发现,只要有贫困群众的地方就有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身影,只要有困难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干部结亲帮扶的生动故事,只要有困难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倾力帮扶、倾情奉献。
据了解,句容是革命老区,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一直是重中之重。五年来,该市紧盯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两块“短板”,不间断实施“百村万户”双达标、茅山老区富民强村行动、“百村万户达新标”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活动,共计落实村集体增收项目398个,总投资10.8亿元,惠及246村次,入户增收项目1182个,覆盖低收入户14297户次, 投入之大、措施之实、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