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原副省长何权:中国高级技工太缺了
“在德国,有的孩子从初二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要上职业技术学校,白领和技术工人之间的薪酬以及社会地位,没有太大差距……”昨日江苏省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何权谈到“工匠精神”,立马引起在场代表的热烈讨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赟
“大国工匠”背后的感叹
仅有4%,中国高级技工太缺了!
“去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很有感慨,8个工人默默坚守岗位,追求技能的极端化,有的是在火箭制造领域,尽管只是一个小零件,但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去生产,就没有办法承载上天任务,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何权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少之又少。
何权提到了一组数据:在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技术人员中,初级工占60%,高级技工只占4%,而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到的比例是30%。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致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精致生产。”何权代表说,去年我国启动了中国制造2015,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很大的支撑就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现在缺少的恰恰是这点。”
为什么?为什么!
德国60%初中生去读技校,我们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何权代表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整个社会良好氛围的缺失。
“我们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极少数的人不介意当工人,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读大学,而不是职校。因为职业院校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升职等方面有限制,另外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等是有明显差距的,所以,一句话,国家很重视,行业很需要,社会看不起。”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德国中学毕业以后,30%的孩子读大学,60%选择双轨制的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德国朋友邻居的孩子,很喜欢摆弄零件,从初二就决定要上职业技术学校。“他们白领和技术工人之间,薪酬以及社会地位,没有太大差距。”
其他代表“搭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你看法国的厨师是不得了的,像米其林的厨师,社会地位高得很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这两年对高等职业技术是重视了,但对中等还不够,特别是一些工人,技工。对于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确实需要一些改变。”
说说怎么办吧
1 营造社会氛围,让技术工人有奔头
“像我们公司,当时建厂的时候大部分(工人)是高中生,有的是初中生,他们现在还在一线,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然后,企业再对他们进行培训、文化普及,使他们成为一个知识面比较全的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丽芬说,技术工人发挥的作用不比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小。
她说,以前是在企业内对操作能手、技术工人进行奖励,现在上升到国家层面弘扬“工匠精神”,重视技能人才,“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社会达成共识,让技术工人自己觉得很自豪,有奔头。”
2 重视“工匠”,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
如何改变技术人才少的局面呢?何权代表说,一是要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同步起来,要跟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现在好多是就职业教育谈职业教育,就教育谈教育,这当中两个问题,不是教育一个部门或者两个部门来解决,涉及到大的制度。”
他还提到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畅通升职渠道,让技术工人享有与贡献相适应的收入水平,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此外,充分利用政府公共平台,打造先进培训体系,让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