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六连冠 成活力最强省份之一
“‘智慧江苏’以‘互联网+’解决方案为核心,涵盖智慧交通、教育、健康医护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服务老百姓。”11月9日,记者走进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听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现场解说,被亮点纷呈的新技术新产品深深吸引。
进入“十二五”,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将创新驱动上升为核心战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六连冠”,已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放水养龙”促创新创业
成立短短一年,产值就突破一个亿。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科煜宸是省产业研究院孵化成功的代表性企业,像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已有181家。2013年12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承载起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使命。一年后的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省产研院调研,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股权激励,通过改革,力求科研‘顶天’、服务‘立地’,打造一批集聚全球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专业研究所,实现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专业苗圃’,使省产研院成为重大产业技术的产出地,引领江苏的产业发展。”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说。
“从江苏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不只满足于“放水养鱼”,更要追求“放水养龙”,让更多的良才劲旅选择江苏落户,成就事业辉煌。
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江苏省按“一个环境、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的总体思路,以政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创新环境;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为支撑,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体系、科技金融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坚持主体是企业、方向在产业、重心下基层、服务于民生。
“行得春风有夏雨”。今年1-6月,江苏省新登记企业近17万户,同比增长32%,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牵线搭桥,我们找到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开展机器人研发。”昆山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绪炯说,东南大学主攻机器人自动化软件设计,华中科大担负结构设计和技术工艺开发,华恒负责产品稳定性、适应性和产业化开发,分工协作,集成攻关,联合研发出第一台工业焊接机器人“昆山1号”,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倍,一举跻身中国工业机器人三大主机厂。
在江苏,不少企业都像昆山华恒这样得益于“产学研联姻”。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释放科技发展活力,必须更加完善‘结合部’的合作机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王秦说。
“十二五”期间,江苏产学研“校企联盟”超过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50亿元,均翻了一番。全省产学研向纵深拓展,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80个,实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制定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20条举措,健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江苏企业与国内9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等“三站”3000多个,为企业创新创业源源不断输入动力。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尽快从纸上“立起来”,我省采取联合招标、海外招标等多种方式,集成实施1269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7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有150多家项目承担企业成功上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企业成创新型省份建设主角
“打造中国自己的特斯拉”,是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江的愿望。2012年,李占江自主创业,专攻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公司研发的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在同样的电池环境下将续航能力提升20%,这项技术已在南京青奥会定制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去年公司销售5100万元,今年销售预计突破5个亿,明年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像越博动力这样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在我省不胜枚举。建设创新型省份,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省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万企升级”行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206家,预计年底将达1万家,是2010年的3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企业科技创新减免税超过260亿元,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超过9800亿元。
以高端化为主攻方向,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领域,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省政府率先与科技部、教育部建立“两部一省”协同创新机制,整合设立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组织云计算、3D打印、石墨烯、未来网络等前瞻先导专项,纳米、生命科学、太阳能光伏、物联网等领域技术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超6万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
创新发展,区域齐头并进,区域创新布局优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较高的开放水平等优势,融汇助推转型升级;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建立沿海科技走廊;注重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支持江阴、武进、南通、镇江、连云港、盐城高新区等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4家,居全国第一。全省基层创新活跃,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达54个,成为驱动创新发展分布最广泛的“活力因子”。(吴红梅)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