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倾力"富民" 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8.5%

24.12.2016  13:33

  加快富民,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硬指标。今年以来,江苏坚持执政为民、发展富民,积极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增,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新一轮扶贫开发强力推进,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公共服务、福利保障、生态环境等关乎百姓生活质量的焦点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关注与突破。

  千方百计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富民政策成效大不大,百姓首先掂量的还是自己的钱袋子。一则数据令人欣慰: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给居民增收带来难度,但我省居民增收的步伐依旧稳健,前三季度不分城乡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高于同期GDP增速0.4个百分点,收入继续跑赢GDP。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居民收入已形成相对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了经济发展成果始终与民分享。”江苏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庄龙德说。在全国各省份中,前三季度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五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工资性收入仍是我省居民增收的主动力。前三季度我省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8.8%,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据江苏调查总队居民收支调查处处长鲍进分析,工资性收入继续发挥居民增收“压舱石”作用,主要得益于今年以来各项增资政策发力:从1月1日起全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省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发绩效工资,以及部分地区撤县改区后享受同城待遇等。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表示,江苏总体平稳的经济增长、调轻调优的经济结构,以及快速发展的以“互联网+”相关行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都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40万人,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100万人目标。而随着我省三次产业结构自去年起历史性地演变为“三二一”,服务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占比近六成,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

  创业是民富之源。过去一提创业,就是办工厂、搞实业,门槛比较高,投入比较大,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有时候一个创意就可创业。前三季度,全省新注册市场主体90多万,累计达到665万户,全省12人中就有1个小老板。

  随着全社会创业意愿日趋强烈,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群体和创业方式应运而生,带动了一大批人创业致富。睢宁县沙集镇,这个曾经的苏北贫困小镇,如今已成为中国淘宝第一镇,全镇有网店3000多个、快递公司32家,相关从业人员5300人,物流月出量约4万件,今年“双11”当日网销额2.79亿元。

  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聚焦富民,必须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实施的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已结硕果:在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标准提升至人均年收入6000元之后,今年全省超过60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我省朝着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奋斗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准确摸底才能精准施策。今年初,省有关部门通过7道程序,把全省低收入人口摸了个透:全省6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总数为276万,其中苏北地区占94%。随后,821个经济薄弱村、6大重点片区和黄茅老区、12个重点帮扶县等,被明确为“十三五”扶贫开发主要对象。

  今年4月底,按照中央要求,我省苏北5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向省委、省政府签署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责任书,郑重承诺确保到2019年当地省定经济薄弱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有关部门结合职能优势,谋划实施了产业引领等8项扶贫行动,制定了“五方挂钩”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12项管理制度。

  走进沭阳县耿圩镇多肉植物家庭农场,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肉感可掬”盆景让人驻足流连。今年,12个重点扶贫县之一的沭阳在耿圩镇建设了占地420亩的多肉植物家庭农场集群,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1个,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形成了“家庭农场+电子商务+扶贫”的循环发展模式。农场主沃长辉说,他过去在上海承包经营农业,去年回乡创业,投资近60万元承包了8亩土地,已建7个大棚,目前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得不错。遵循“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全省各地涌现出很多像耿圩镇这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的成功案例。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认为,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促进、整体帮扶与精准帮扶相衔接、外部帮扶与激活内力相配合,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创新探索形成的“点穴式”精准扶贫“江苏经验”,生动诠释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3个现实问题。

  直面焦点痛点 递增民生福祉

  富民,不仅要增加收入,也要改善生活质量。今年以来,江苏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追求,着力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生态“四大民生焦点痛点”,积极回应民心所求所盼。

  临近岁末,“263”行动计划在江苏成为热词。11月16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向江苏反馈督察情况时,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底开始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2%以上,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0.2%,劣于V类的水体基本消除。

  围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新一轮更高要求的攻坚战正在全省各地迅速打响。“有风景的地方”,不仅有新经济,更有百姓的生态福祉。

  今年以来,苏州向落后化工产能“开刀”,加快推动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形成了“建湿地治理化工污染”等创新环境治理的“苏州经验”。

  对于人口老龄化比例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的江苏来说,养老的问题,迫切的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4月6日,江苏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成立,首期规模达20亿元。这支在全国率先设立的省级养老产业基金,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和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而通过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今年,全省外来子女入学择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得到了缓解。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江苏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6个全覆盖”。江苏深化医改创新做法连续7年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今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

  数字印证着民生福祉的改善。今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省级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80%, 49%涉农县(市、区)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全省基本建成棚改住房27.54万套。截至11月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2.7%,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提高9.9个百分点,劣Ⅴ比例下降5.2个百分点。(记者 吉 强 杭春燕)

  原标题:倾力“富民”,增强更多获得感——写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下)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