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住建厅: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效显著
新华网南京11月23日电(张本甫 刘国超)从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2016年是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自行动开展以来,江苏严格落实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强化行动开展情况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两年来,江苏建筑市场秩序明显规范,质量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依法依规建设意识明显提高,两年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介绍,江苏各地自2014年10月1日起新开工的项目,五方主体法定代表人在工程开工建设前签署授权书、明确本单位项目负责人,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报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对于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补签五方主体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和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由建设单位报送备案。积极推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工程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五方主体参建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接受社会监督。凡未设置工程竣工永久性标牌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建立五方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竣工验收后将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存。
根据江苏省《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江苏于2014年10月开展了打击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及“六打六治”专项行动、2015年5月开展了全省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综合执法检查,以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建筑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建筑施工领域施工转包违法分包专项行动。两年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开展的各类综合执法检查、专项检查、督查巡查中,共检查项目130897个,查处存在违法行为项目(标段)1385个,其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955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1577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个人478人。
为扎实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组织开展六次省级层面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督查巡查工作。据统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六次督查巡查共查项目389个,对发现的问题已要求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涉嫌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调查,严肃处理。
着力解决工程质量通病,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狠抓渗漏、开裂、空鼓及安装工程实体质量突出问题治理,强化基础、主体及装饰工程的过程质量巡查,尤其加大对质量投诉反映较为集中的共性质量问题及高发的质量通病检查力度。进一步充实专项和综合检查相结合、飞行和定向检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质监立体巡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对全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全面轮训,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水平。
此外,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监管。江苏每年下发《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重点地部署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不定期抽调专家组成暗访组,按照“四不两直”要求随机检查在建工程,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及时予以通报,并责成属地建设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及时跟踪整改情况。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把江苏省列为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份,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目前,全省各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已经结合各地实际出台文件,落实了土地、规划、财政等方面的政策。省级财政明确1.5亿元财政性资金用于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应用。江苏共确定了10个示范城市、68个示范基地、56个示范项目,项目面积达563万平方米。2015年11月,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现场会,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
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督有力”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为目标,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强化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促进“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有效联动,推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
据悉,下一步,江苏将保持检查和处罚的高压态势,采取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的方式,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深入一线随机突击检查。特别是加大对工程项目五方主体负责人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警示约谈,责令整改;对整改不落实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和相应行政处分;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督促各地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市、县的落实力度,强化两年行动督查和通报制度,对开展不力的地方进行督导,提醒、约谈通报。严格落实五方责任主体责任和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若干规定。继续加大落实工程质量承诺制、永久标牌制度、信息档案制度等终身责任制度,确保在建项目承诺书签订率100%,新竣工项目100%设置永久责任标牌、质量信息档案100%归档存档。在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将各项管理要求入工地、入人心,完善内部管理,健全企业质量和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落实长效机制,实现长效管理,为稳定、健康的建筑市场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2016年11月23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