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众多渔企下五洋走四海 融入“一带一路”

25.09.2015  11:07

  24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起成立的中国南极磷虾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海门成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说,这个创新联盟选择在海门启动,是因为海门的南极磷虾正在异军突起。联盟的设立,对江苏渔业“走出去”,将是有力促进。

  “海上工厂”捕捞南极磷虾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介绍,南极磷虾在极寒地生长,主要分布在南极南大洋表层水中,长4—5厘米,属虾中“小个子”,是企鹅、海鸟、鲸等的饵料。因为富含虾油、虾青素、低温酶等营养物质,是全球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之一,被称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

  省海洋渔业局副局长张建军说,南极磷虾总储藏量达10亿吨。按10%可捕量计算,每年至少可捕捞1亿吨,比全球年海洋所有可捕捞总量还要多,已被我国定位为“第二远洋渔业”。到南极去捕捞南极磷虾,正成为我省远洋捕捞的新选项。

  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则是这一创新的尝鲜者。公司负责人王志说,去年开始,深蓝远洋投产4艘磷虾船,至今已捕捞5.13万吨,产值3.51亿元。王志说,一个投资15亿元、建造2艘国际先进的万吨级南极磷虾捕捞船项目,今年4月已在海门启动。到2017年7-8月,两艘“海上工厂”投入使用,远赴南极捕捞南极磷虾并进行粗加工,届时每天可捕捞磷虾500吨。

  “南极磷虾很娇贵,出水后蛋白质容易变性,6小时就会化成一摊水。”水产专家说,发展南极磷虾捕捞产业光有捕捞还不够,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深加工产业链。由此,中国水科院、海门、深蓝远洋合作,规划兴建占地600亩的南极磷虾产业园,利用深蓝远洋捕捞的南极磷虾,进行精深加工和科技研发。

  省海洋渔业局外经办副主任王新勇说,截至6月底,我省有44艘远洋渔船分布在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缅甸、文莱、几内亚、摩洛哥等海域作业,捕获各类远洋水产品 1.43万吨,产值1.11亿元。6艘金枪鱼延绳钓船、2艘鱿鱼钓船建成,10艘拖网捕捞作业船舶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这将成为建设渔业强省的重要支撑。

  张建军透露,我省正考虑组建1亿元远洋渔业产业股权基金,引导江苏企业和社会资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渔业项目合作。

  用美国鱼制作鱼松鱼饼

  武进滆湖边的刘建民,从小喜欢抓鱼,当了渔民。这两年,他把鱼生意做到美国密西西比河。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控制藻类,引进亚洲鲤鱼。“亚洲鲤鱼”,绝大多数是鲢鱼。由于洪水原因,疯长的亚洲鲤鱼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30多年间,进入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并到达五大湖边缘地带,成为所向披靡的“杀手鱼”,给途经水域其他鱼种带来了灾难。美国政府采用筑坝、电网甚至下毒等方式进行控制和围剿,预算投资180亿美元。

  美国人眼中的灾难,在刘建民看来却是难得的商机。“美国人不吃亚洲鲤鱼,可以捕捞后就地加工成鱼松、鱼饼、鱼棕、鱼条、鱼柳等膨化食品,在当地销售呀。”有了这个想法,刘建民每个月飞赴美国一两次。

  9月22日,记者打通刘建民电话,他正在赴美国的路上。这一次,他先到肯塔基州,还要去加州、得州,实地考察密西西比河沿岸适合鱼加工的城市。他计划用3年建30个美国亚洲鲤鱼加工厂,每个厂投资300万美元。第一个厂已建成,两个工程师长驻美国。这些工厂全部建成后,每天可加工60万磅亚洲鲤鱼。一年半左右,成本有望回收。“美国水质好,密西西比河又是活水,亚洲鲤鱼是淡水鱼,肉质鲜美。加上美国华人很多,销售不用愁。下个月鱼松就可以上市了。明年10月,计划把鱼松、鱼饼、鱼棕等销到国内。

  到老挝繁育养殖罗非鱼

  利用技术和生产优势,到国外进行水产养殖,我省一批渔业企业“走出去”又有新追求。

  镇江华大基因水产公司在老挝万象、老挝国防部渔业局共建1000亩基地,用来养殖罗非鱼和部分斑点叉尾鮰、巨鲶。

  公司负责人徐军明每个月都要去老挝。“1000亩基地,鱼塘水面面积700亩,从鱼苗放养到现在,罗非鱼已长到三四两重,再过两个月长到一斤多,就可以起网捕捞,年产量预计1400-1500吨,产出300多万美元。

  几天前,在盐城召开的江苏海洋渔业国际推介会上,老挝国防部渔业局局长本森·雅陶发出肺腑之言,对中老罗非鱼项目的合作深表感谢。

  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渔业的国际合作,我省不仅有企业到老挝育种、养殖、加工,政府部门也积极作为,省海洋渔业局与印度中央省渔业与畜牧厅、旁遮普省畜牧业奶业渔业厅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水产养殖及技术合作。

  按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2-3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和海洋科技合作园区,培育5家有一定竞争力的海洋经济本土跨国公司,发展远洋渔船120艘以上,远洋渔业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超过15亿元。到那时,全球渔业版图上将有更多江苏色彩。 本报记者 邵生余 丁蔚文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