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创新饱受“李鬼”之苦 呼吁完善软环境建设
记者近期在对江苏90多家各类型企业采访调研时了解到,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宏观经济和企业个体更好发展,但他们也希望,在货币、税收等“硬政策”之外,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完善“软环境”建设。
新产品还没规模化生产,“李鬼”已经开卖——多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希望国家层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让“耐得住寂寞”的企业得到应有的回报。
“目前集团有1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项,但在目前我们不能过多指望仅通过专利就能保护自身权益。”南京中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安说。
“我们已是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创意产业园,今年发展前景会更好,但对侵权问题依然哭笑不得。”盐城市东方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全说,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命脉,但苦心研发出一款产品,还在打样阶段,周边就有一模一样的产品开卖。
饱受“李鬼”骚扰之苦的企业不在少数。南京夫子庙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浩杰说,公司在去年10月开始推出“55度杯”,并申请了专利,但这款产品“一直被模仿”,侵权从未停过。
庞浩杰等企业家表示,从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山寨”是必经之路,如日本是通过专利法后才真正转型、走上原创之路的。近年来,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已经取得很多进展,希望今后继续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让“山寨之路”尽早终结。
在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企业家们还希望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南京迈瑞医疗公司总经理郭根苗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0%,“期待国内相关机构在招标设置门槛时更加合理,不迷信国外产品,以体现对国内创新型企业的鼓励。”东风悦达企业副总经理解子胜说,以往一些企业更愿意投身房地产等“赚快钱”的行业,现在这种氛围已有所扭转,但还需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让企业有“赚慢钱”的耐心。
“创新不只是形式、荣誉或专利,要尽可能避免将政策和资金用在华而不实的项目上。”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驰说,江苏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部署和具体工作,但企业界仍期待以更前瞻的指标、更贴近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来衡量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促进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投资收益率,促进产业升级。
受访企业家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企业性质、规模,甚至地域差别等方面,仍存在“硬障碍”和“软门槛”,期待竞争的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中南建筑集团董事长陶燕说,作为民营企业,他们理论上可以介入水利、铁路等行业,但国家建筑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基本还都是央企的天下,总体感觉,民企的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希望能站在一个更公平的擂台上比身手。”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敬民说,作为当年国内自行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从地方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进军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后,目前已发展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能有如今的地位与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分不开,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更加公平的待遇。如社会一直关注锻造工人提前退休问题,但有政策规定国企员工可提前5年退休,民企还不可以,对此他“不能理解”。
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安全感的法治环境,以及肯定和提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的舆论环境。部分企业家还反映,因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类型、甚至企业家所属群体等因素,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尤为明显。
江苏省富隆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平说,在经济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江苏仍然能维持稳健发展,有赖于当地较为完善的经济政策。但在实际中,大企业仍然更受“偏爱”,如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并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