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举办农业领域技术转移专场活动

20.11.2022  09:00

  我省举办农业领域技术转移专场活动

  科技创新,浇灌数字乡村“致富花

  11月19日,2022年科技资源共享季(农业领域)技术转移专场活动在苏州举办。来自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团队聚焦前沿农业技术,集中发布“草莓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和应用”“葡萄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路演项目。现场,100余位来自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创投专家、农业科技企业的代表展开热烈交流。

  科技引领,小突破带动“大致富

  “‘红颜’品种草莓在市场上可是网红呢!”宝应县农民刘吉荣种植的草莓近日已经“”在长三角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30余亩“红颜”草莓,帮他走上增收致富之路。背后的技术支撑,来源于扬州大学高红胜副教授团队的创新栽培技术体系。

  “这种草莓糖度可达19.3%,远超一般草莓的含糖量;‘桃熏’草莓带有浓郁的水蜜桃香味,可以卖到20多元一颗。”现场,高红胜副教授对草莓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和应用进行展示,包括最新研发成果无病毒种苗生产、架式栽培技术等。“在高架栽培中,基质、栽培管理技术容易统一,架式栽培技术比地栽培更容易掌握。

  连续观测3年,筛选出4个结实早、丰产性好的薄壳山核桃品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宣继萍的路演项目,聚焦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应用。目前,4个品种均已通过江苏省林木良种认定。其中“波尼”成为目前苏皖主产区的主栽品种。在高效繁育技术加持下,泗洪县建立3个育苗基地,共培育富根实生容器苗600万株,良种嫁接苗150万株,带动上百户农民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景茂说,我省将继续发掘农业科技潜力,整合丰富农业科教资源,派出更多农科专家,加快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用科技创新赋能丰产增收,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新的力量。

  高原造峰,打赢种质资源保卫战

  “青虾新品种——青虾‘太湖3号’比青虾‘太湖2号’雌虾生长速度提高35.1%,上市率提高11.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傅洪拓青介绍,青虾“太湖3号”已通过良种审定。目前,青虾样品库虾种资源丰富,已收集保存146个群体,保存12885尾青虾,保存DNA样品340份。

  “目前编目入库资源5.5万份,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等54类作物,涉及植物14科、56属、96种。”省农科院研究员颜伟告诉记者,为保护种质资源,院内探索建立江苏种质库,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在全省60个普查县收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3446份。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抗病、抗逆、优质等重要目标性状鉴定,筛选获得优异资源876份。

  “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要勇闯无人区,敢于‘高原造峰’,把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周灵群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是牢牢把握农业创新发展主动权、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源头活水。

  我省正在积极探索农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如江苏省科技资源(农业种质)统筹服务平台依托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淡水所等单位组建,建有32家种质资源库,收集农业种质资源近7.3万份,对外共享实物种质资源累计达9.7万份次。

  共建共享,释放智慧农业新活力

  田间植保无人机在巡航,田头农民用手机一键决策,附近的丘陵上是智慧果园,更远处的大楼内,数据中心正在接收气象数据,智慧物流正在将新鲜农作物送上餐桌……一幅幅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图在不断绘就。

  “未来的农业科技需求方向,需要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其需求不再是一个单向技术,而是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叶小梅认为,农业产业发展已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技术创新也要从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转型。

  近年来,江苏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较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约10个百分点。其中,苏州依托经济体量大、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稳步推进全国首个智慧农业试点、首个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以7个国家级、13个省级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

  “希望各方深度合作,将各类优质农业科技资源汇聚苏州,以科技创新赋能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说。现场,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与苏州市农发集团合作共建的“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共享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记者 程晓琳 张宣)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