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串珠成链,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11月的南京幕燕风貌区阳光暖人。色彩绚丽的江岸,宛若一幅铺展开的油画。
幕燕风貌区,告别过去“靠江吃江”“滨江不见江”的粗线条发展,矿山、工厂、码头在这里“消退”,“城市客厅”取而代之……这些积极的转变不仅彰显南京开展长江大保护取得的成效,也是全省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的一个缩影。
积极探索,打造特色示范段
在沿江城市众多、沿江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的江苏,推动长江大保护,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已成为我省推动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一情况,我省提出打造长江沿线整治提升标志性工程和特色示范段,是推动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地见效、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的创新举措。”省发改委长江处相关负责人说,伴随近年来“打造特色示范段”这项创新性工程驶入“快车道”,我省长江大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生产、生活、生态4种类型示范段,带动沿江环境提升。”
今年10月20日在常州召开的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委书记、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娄勤俭指出,要抓住“特色”和“示范”两个关键,持续推进特色示范段建设,进一步丰富内涵、放大效应,引领带动沿江整体环境修复提升,努力建成长江流域“最美岸线”。
丰富“特色”内涵、放大“示范”效应,意味着在各地打造“最美岸线”的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子”可套用。沿江各市在省长江办的统筹规划指导下,积极探索、科学论证打造“最美岸线”的路径,深耕江城特色,按照“量体裁衣、各具特色、连片打造、提升标准”的原则开展实践。
眼下,我省推动岸线功能整体提升的20个重点特色示范段建设工作的步伐越迈越快,作为各地探索实践“定盘星”的规划章程纷纷出台——
南京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及一江两岸“9大城市客厅”设计规划(征求意见稿),动员全市上下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
镇江编制印发《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制定293公里岸线和沿江区域发展蓝图;
南通以多规合一的思维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项目化推进沿江示范段建设,项目数约占全省1/5;
扬州推出《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19-2035)》;
泰州颁布《沿江“一张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该市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降至48.9%……
还江于民,打造精品生活岸线
9月30日,南通滨江景观带“生态花海”惊艳亮相。这是一场花团锦簇的绿色盛宴,彰显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南通,一座拥有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的城市,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然而,化工围江、码头林立、岸线被占,曾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滨江不见江”。南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雪莹坦言,“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窘境,曾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影响了产业和城市的发展。2016年起,南通下定决心还山以林、还江于民,由此开启优化长江岸线布局的征程,并为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奠定基础。四年过去,从昔日的“滨江不见江”,到现在的“城市会客厅”,百姓切身感受到南通江畔的蝶变。
放眼全省,随着特色示范段建设向前推进,越来越多传统生产岸线正加速向生态、生活岸线转变。生态环境改善后,城市发展的活力、特色示范的内涵不降反升——
站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王桥村的江堤上俯瞰,村庄屋舍俨然、长江支流芒稻河碧水悠悠。“我们投入100多亿元,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开展生态修复。”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经发局副局长章成说,截至今年10月底,该地区已累计取缔33家“散乱污”企业,整治近80家畜禽养殖场,同时新建7座生态公园,“七河八岛”生态中心也在逐步完善,“‘城在绿中、绿在水中、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雏形初现,同步打开的,还有‘生态+旅游’‘生态+体育’‘生态+科技’的创新发展之门。”
如今的幕燕风貌区,已被划为南京“9大城市客厅”之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和建筑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还江于民,让百姓更好地感受长江保护带来的红利,未来9大城市客厅将各设主题、各具特色,串起35公里滨江核心区,形成连片精品岸线,“一些工业遗产会保留下来重塑城市记忆,有的老镇也将改造为主打慢生活的滨江小城。”
修复生态,江豚再现鸟类回归
打造特色示范段,提倡自然岸线以自然修复为主,恢复生态多样性。
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张家港湾,见证了“张家港精神”的诞生与城市依托港口和工业快速崛起的过程。伫立江堤、面朝高耸的“鱼篓”钢塑,张家港市长江办副主任徐道娟感言,这座新落成的张家港湾地标,是沿江整治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原先9公里生产岸线都调整为生态岸线,为此清退了4公里低效生产岸线,调整优化提升5公里生产岸线,兑现了张家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承诺。”
着力打造“最美江湾、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苏州正全力构建沿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并在推进长江岸线复绿的基础上,打造独具水乡地域特色的示范段。
在无锡,35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分布在江阴。无锡发改委(长江办)副主任黄丽侠介绍,围绕生态修复,该市专门修编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将23.4公里港口岸线压减到17.48公里,退出的生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让长江沿岸风光更美,百姓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
常州加快腾退复绿,建设沿江5公里生态廊道,建成沿江堤300米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如今,该市滨江经济开发区的江畔,苇荡与江水相映而生,成为鸟类“乐园”。
泰州高港春江江畔湿地,已建成集保护、旅游与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省级生态湿地公园,形成以自我修复为主的生态涵养区。
“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逐步回归城镇视域。”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朱孝锋回忆,今年9月,长江镇江段科学考察中便捕捉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它们三五成群在江中戏水玩耍。
把江岸还与自然、还与居民、还与城市和乡村,我省长江两岸一幅幅“可呼吸”的生态画卷正在延展铺开,串点成线、连片成带。 (李睿哲)
原标题:我省以“特色”和“示范”为引领——串珠成链,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来源:中新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