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上半年增长稳得住,结构调不停,百姓得实惠
增长稳得住,结构调不停,百姓得实惠——率先“转”与“调”,方得逆风飞扬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江苏经济表现引人关注。昨日亮出的江苏经济半年报,显示出这个规模体量跻身全球前20大经济体的“大块头”,已“品尝”到了率先转型、率先调整的“果实”,不仅经济增速较一季度企稳回升,而且回升更多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内生动力,以及深化改革激发出的市场主体活力。
统计上通常将东部沿海的粤苏沪鲁浙作为一个板块对比分析。就经济增速而论,上半年江苏处于领跑地位。在支撑经济增长的指标中,服务业可圈可点。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认为,江苏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提升,总量超过第二产业,凸显出江苏结构转型的大趋势和积极信号。“这也符合产业成长和变动的一般规律,即便是以高端制造业见长的德国,2013年服务业比重也达到69%。”服务业快增的“含金量”也高,1—5月全省规上服务业单位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5.3%,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利润增速是营业收入的2倍多。尤其是服务业增长的“肉”越来越多“长”在了金融业身上。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快于服务业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7.8%。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表示,一些人总觉得发展服务业不如投资见效快,其实服务业除了拉动就业,其推动经济增长的后劲更足。省辖市中南京服务业占比最高,上半年占GDP比重为56.8%,其中金融业占比达10%,这对南京上半年经济以9.2%的速度较快增长功不可没。
观察江苏经济,不能不看制造业。在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的背后,是列统的40个大类行业有21个产值增速有所回升,是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以两位数增长,是前5月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2.4个百分点。钱志新对江苏工业利润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10.1个百分点印象深刻,认为工业效益增长快于产值增长,是工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企业舍得向技改投资,促进了传统产业和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统计显示,上半年,江苏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5.8元,同比提升0.5元,较一季度提升0.1元。前5个月,31个行业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而亏损企业亏损额年内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刘兴远分析认为,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0.8%,既得益于国家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如降准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税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也和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已成为全省经济和民生的新引擎。连擅长实体店营销的零售企业也坐不住了,纷纷“触网”,上半年全省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55.6%。钱志新表示,互联网技术运用将对几乎所有行业带来运行业态和盈利模式再造契机,未来潜力不可限量。
收入关乎百姓生活满意度。钱志新表示,上半年我省全体居民收入增速虽同比有所回落,但仍高出GDP0.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和经济同步,说明经济发展的成果较好地与民众共享。在全体居民四大块收入中,财产净收入增长11.1%,转移净收入增长12.3%,均明显高于总收入8.7%的增幅。江苏调查总队副总队长仲柯解读说,财产性收入包括股市分红、集体资产分红、房租收入和存款利息等,这一块收入快增,说明居民不仅家底更加丰厚,而且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而集体资产分红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政府的转移净收入仅次于工资性收入,体现出了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充分就业是百姓增收的重要保证。上半年,全省新增就业67万人,6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01%,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以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民营经济焕发出新活力。刘兴远表示,我省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推动了民营经济较快发展。江苏是专利大省,但上半年一个数字仍令人惊讶:那就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猛增67%。
链接 >>>
广东江苏山东 构成全国前三强
23日,广东也发布了经济半年报,GDP规模达到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7%。此前一日发布的山东经济半年报显示,GDP规模为 2.97万亿元,同比增长7.8%。广东、江苏和山东,继续构成全国经济规模前三强。
和同期全国经济增速相比,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高出0.7个、1.5个和0.8个百分点,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转型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也更强。
全省卖掉商品房 4600万平方米
上半年,江苏楼市整体回暖明显,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6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这是累计增速连续第2个月正增长,且增幅较前5个月扩大6.5个百分点。住宅销售更火,上半年全省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3%。
但是,全省13市楼市冷热不均,分化态势更趋明显。上半年,苏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3%,苏中地区下降0.5%,苏北地区增长7.8%,苏南增长加快,苏中地区降幅收窄,苏北地区是由降转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