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陇东流——全民健身的庆阳印象

25.05.2015  13:12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体育专电(记者林德韧 周杰)这里的篮协、乒协、羽协均由民间人士负责,这里的体育产业公司已经上市,这里有农民自己组织的运动会,这里也是全国最早在农村开展体质健康测评的地区之一。西北、边区、黄土、梯田……是人们对甘肃庆阳的传统认识,而现在,这一组关键词中可以添上一项:体育。

  在庆阳体育馆遇到郭继辽的时候,他正在挥汗如雨地飞奔在篮球场上。48岁的他虽然“”有10年球龄,但在场上与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拼抢篮板毫不含糊,除了篮球队员的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庆阳市篮球协会主席。

  作为企业老板的郭继辽身材笔挺而健壮,2004年,当时38岁的他并不会打篮球,一个县上的篮球队要打比赛缺资金,找到了他,他给投了两万块钱,从那时开始就爱上了篮球运动。在那之后,他逐步创立起了“庆阳杯”比赛,比赛越办越红火,在去年,他就任了市篮协主席,办赛热情更为高涨。

  “现在我们的联赛分4个赛季,春夏秋冬,一个赛季打两个多月,然后到最后是总决赛,去年一直打到12月份,”郭继辽介绍。

  在庆阳市篮球协会领导层中,没有一人是官员,全部属于“草根”的爱好者,几位主要的领导都是企业家,大家商量好,每年每人投入20万,维持篮协的运作。市体育局提供场地,也免了篮协的水电费,不过,赛事的组织、管理,篮协日常的办公、裁判等费用,都是篮协自筹。

  “来这打比赛不收钱,打好了我还给他们奖金,现在第一名奖励5000块钱,”郭继辽说。

  与郭继辽一样,陈峥嵘也是当地体育圈的名人,他的“峥嵘文化体育传媒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步一个台阶,今年年初在上海证券托管交易中心成功上市进行股票交易,成为庆阳首家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

  54岁的陈峥嵘从前是一名做煤炭生意的商人,上世纪90年代在天津打拼3年后,他割舍不下故乡,重新回来并搞起了体育产业。

  “回来之后发现咱们这个地方的人健身意识特别弱,特别是农村。当时体育局的场馆很便宜,第一年就没要我钱,让我办了一个健身俱乐部,我也没要大家的钱,免费开放,”陈峥嵘提起创业的岁月,依然满怀激动。年复一年,陈峥嵘通过办培训班、组织比赛、低价吸引市民,慢慢地培养起了大批的锻炼人群,建起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共同经营的体育产业公司。

  2010年,陈峥嵘投资50万元,举办了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开设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拔河、田径、游泳、象棋、跳绳等项目,吸引了3000多人参加,他的产业公司,也由此一炮打红,而作为市乒协、市羽协的双料主席,他自己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健身达人”。

  “体育产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脉,把体育搞好了,向心力也好了。搞体育的人,很少喝酒,很少抽烟,人口素质也就起来了,”这是陈峥嵘对体育的理解。

  说到群众体育,年逾70的朱彩云老人很有发言权,她创建的西峰区中老年健身艺术团已经有100多名团员,自编舞曲、自编动作,老人的一天忙碌而充实。

  在记者面前,朱彩云做了一个漂亮的“一字马”,也引来围观的人们一阵掌声。

  “以前老伴说我除了头发梢不疼,剩下哪都疼,现在啥毛病都没有了,”朱彩云笑着说,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老人在各类比赛中拿了无数奖状,健身成为她生活的主题。

  庆阳市体育局局长吕文亮对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十分有心得。2010年,吕文亮到北京开会,看中了体质监测系统,立刻就决定买了一套带回去,城区在固定地点配备监测系统,农村则采取移动方式,每个乡村每年巡回监测三次。无论在城市里还是在乡下,庆阳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运动处方”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在他的努力下,庆阳民间的办赛、办活动的热情也异常高涨,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如火如荼,他介绍道:“就是体育部门搭建平台,社会来唱戏。

  对于全民健身工作的未来蓝图,吕文亮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希望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应该稍向西部地区倾斜,体育彩票的收入应更多分配给普通百姓,另外还要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教育。

  庆阳的全民健身故事还有很多,有三个农民自筹资金办起来的农民运动会,有开了十几家分校的拉丁舞协会,有顾客爆满的笼式足球场,也有各大公园熙熙攘攘的广场舞人群。

  伴着广场上此起彼伏的广场舞配乐,吕文亮大声说着自己对于人们健身热情的感动。

  “现在的局面,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