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阿姨家,文明果实正在长成
图为“江华阿姨”正在江华菜场内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盛义摄
在靖城街道江华社区,有一个小小的江华巷,巷口的居民陈桂英家中,有一个特别的“客厅”。这里,就是“江华阿姨家”所在地。四年来,13位平均年龄65岁的阿姨志愿者,在这里聚集、传递和培育文明。
今年,社区中又有六位阿姨申请加入“阿姨家”,她们中有的是社区曾经的困难群体,如今开始用温暖回报社区;有的是年届七旬的“老阿姨”,也想发挥自己的“调解”特长……这个只有25平方米的小客厅,生长出越来越多的感动、温暖和文明,也改变了社区很多很多。
“陈师傅,创建还在进行啊,我们的文明习惯要保持下去!”“张阿姨你放心哎,你们恨不得天天来说,我哪好意思帮倒忙啊,看看我这摊头,多干净!” 昨天下午,10多位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的阿姨们,聚集在江华菜场,一一向菜场的摊主宣传创建。
在这群阿姨志愿者中,有一个新面孔,和其他阿姨比起来,她毫不怯场,说起创建的好处来头头是道。“她是我们的新成员姚卫萍,正在实习阶段呢!”73岁的陈桂英笑着说。正是因为陈桂英阿姨们的鼓励,姚卫萍才愈发坚强地面对生活,也才能从苦难的生活中走出来,更多出一份力量帮助别人。
15年前,姚卫萍的丈夫突遇车祸长期昏迷,面对家中需要照顾的老小,她一度难以独自支撑,想过放弃和低头,最终仍坚持面对至今。“你真是了不起,我们都很敬佩你!”这些年,每每遇到姚卫萍,陈桂英都会由衷地赞叹和鼓励。“陈阿姨她们可能不知道,这一句肯定,对我来说就是黑暗里的支撑!”姚卫萍说,这些鼓励的话语,支持她一直笑对生活。去年,经过陈桂英阿姨们的推荐,她被社区评为“社区最美大妈”,事迹还贴到了社区宣传栏里。“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誉,我一生都忘不了!”姚卫萍动情地说,无论如何,她都要拿出实际行动回报社区的每一个人,申请加入江华阿姨家,就是她走出的第一步。
鼓励和帮助像姚卫萍这样身处困境中的人,只是江华阿姨家服务项目之一。在“江华阿姨家服务项目一览表”种,还有着更明确的分工:“服务项目:烧饭做菜,承接人:闻素芬,服务对象:辖区空巢、失独老人,联系电话……”阿姨志愿者们还分成了医疗组、生活组等六个小组,让志愿活动更有针对性。
“大多数时候是分组不分家,有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平时我们就在各自的生活圈,细水长流地为大家服务。”陈桂英说。“就是就是,只嫌做得不够多。”
70多岁的张慧娟直说,看着陈桂英阿姨义务借伞、接送孩子、调解邻里矛盾、义务看病,大家都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还想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增添服务项目。
前几天下大雨时,阿姨志愿者们估摸着很多邻里接送孩子时不记得带雨具,特意去佳佳幼儿园门口“待命”,10位阿姨每人带一把伞,遇到一个没带伞的居民就送一个,有的阿姨背上孩子送到车上,再折回到门口继续等。那一天,阿姨们一共护送了30多个孩子。
阿姨志愿者们,是江华社区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传递、培育文明的一个摇篮。在42岁的刘琴眼中,这几年来,社区的变化让她心服口服。“多少年前,邻居间一言不合话就不客气了,沿街的垃圾、满墙的牛皮癣,看着都不舒心。”刘琴说,就拿她居住的江华街来说,门口的几不管垃圾区,变成了绿化小景点,不仅再也没人破绿种菜了,定期还有人自发去拔草,这就是社区的巨变。而这些巨变的源头,就是有越来越多像陈桂英阿姨一样的志愿者。
看得多了,刘琴也不知不觉成为播撒温暖的一员。前年,刘琴家隔壁邻居遭遇意外,在北环被车压断了腿,她立即飞奔到车祸现场,帮着送医院、跑手续,邻居出院后需要休息康健半年,她也一直帮忙照料。
今年,刘琴已经申请成为阿姨志愿者的一员。由于家中有21岁的智障儿子、年老体弱的公公婆婆,家庭护理、照料老人等服务项目是她的强项,只要接到江华阿姨家的指令和通知,她总是笑呵呵地参与活动。
去年,市委书记赵叶在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感谢阿姨志愿者们通过“你帮我、我帮你”开展热心服务,希望她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推动社会形成共同关爱的风气。眼下,这样的期望已经成为现实,文明果实正在这里长成。
看着眼前这群可爱的阿姨们,江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娟十分动容。“这些阿姨们,就像是我们社区文明和温暖的火种,一个传一个,让我们这个社区这么团结这么有凝聚力,我打心底里感谢她们。”刘娟说,江华阿姨家不仅仅是社区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更象征了社区文明的生命力,让大家都能够相信,星星之火,终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