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一期10公里完工交付 二期年内开建
江北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一期已完工交付,综合管线具备入廊条件。记者 冯芃 摄
电力、通讯、给水、再生水、燃气、雨水、污水、空调热力管、真空垃圾管9种管线全部进入地下,宽敞的通道空间可供工程检修车行走,江北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10公里目前已全部完工交付,具备综合管线入廊条件。记者昨天采访获悉,在此基础上,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将再建53公里,今年内就可开工。
9种管线同时“埋”入地下为国内首次
昨天,记者在江北新区开发建设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监控中心走进约地下5米深的综合管廊内部。地下空间的通风不错,光线也较明亮,层高3米多,完全没有压抑感。笔直的管廊通道被分为左右两个舱,双舱总宽度约6米,两个独立舱体的墙壁上有的固定着整整齐齐的几排铁架,上面可架设不同型号的电缆,有的固定着粗细不一的各种管道,未来将有排水、排污等不同功能。
记者注意到,墙上接近地面的位置固定了一排银色管道,比一般排水管要粗上两三倍。工作人员介绍,未来江北新区核心区将建设江水源热泵能源站,以长江水为能源带动热泵为核心区集中供暖供冷,这一管道是预留用来输送江水的。此外,记者还了解到,9种管线同时下地纳入综合管廊,在国内还是首次。
未来将实现动态监测、“智慧”运营
采访中,正好遇到一名工作人员驾驶一辆黑色的小型检修车在管廊内部通过,空间丝毫不显局促。他介绍说,由于管线都架设在管廊两侧,中间留下的1米多宽通道,正好供小型检修车通行。管廊内部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了与地面连通的出入口,紧急情况下检修人员可方便进入。
此外,地下管廊内部还安装了监控系统。养护人员在监控中心二楼的指挥室就可以清楚掌握地下管线的“一举一动”。江北新区开发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等到未来全部管线入廊,还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对管廊内部进行更细致的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技术,实现综合管廊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应急处置等系统化的“智慧”运营。
同时,江北新区综合管廊建设还始终秉承“生态”理念。根据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管廊内设置了独立雨水仓、排放仓,可通过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利用、排放地面雨水,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
“十三五”将建成总长100公里综合管廊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管线统一埋放,可有效避免马路“开膛破肚”重复开挖。为此,江北新区核心区在规划之初就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案,一期工程围绕中心商务区进行规划,南至胜利路、西至规划支三路、北至迎江路、东至商务东街。即将开建的二期管廊在核心区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横江大道、沿山大道、广西埂大街、石佛大街、七里河大街、绿水湾路等18条道路。
根据此前公布的环评报告,二期地下管廊长度是一期的5倍多,全长53.41公里,含管廊干线和管廊支线,干线综合管廊31.29公里,支线综合管廊22.12公里。其中最长的横江大道段有6.29公里,将建成三舱;2.2公里长的浦辉路段则将建成更宽敞的四舱。目前,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已通过环评,最快今年10月可开工。
此外,在“十三五”期间,除核心区综合管廊外,江北新区还将在浦口、桥林、六合、雄州等片区启动建设三期综合管廊约60多公里,到2020年基本建设完成109.82公里综合管廊并投入使用。
记者 张璐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