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求职者都是女生 职场的男性去哪儿了
别说求职者了,人事经理八成也是女的
人事经理陈小姐翻遍了近20份简历,只找到了4位想要应聘新媒体运营的男性,不禁叹了口气:公司里编辑本来就女孩居多,有的时候饮“水机要换桶水,办公室里都找不到男人!”
没错,又是女生当道!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每年高考状元身上,也越来越多在职场里上演。男生都去哪儿了?优质的男生怎么还不出来刷刷存在感?!记者和你有着一样的疑问。
陈小姐的这点私心,市区某星级酒店的招聘经理小陆也有过,他告诉记者:“在招前台时,我特别希望招到一个高颜值的小鲜肉,但每次收到的简历中,假设有4份,女生占了3份,男性挑选空间很少。”
就拿记者这个行当来说吧,报社以前满是舞文弄墨的才子,但现在,尽是蹬着高跟鞋的小娘鱼。就算是各大人才市场的招聘集市,在现场摆摊招聘的人事也大多是女性。园区人才市场招聘部负责人证实了记者的这一体会,还告诉记者,“真正到现场招聘的人事,有八成是女经理。”
人才市场里的反差:进场男性求职者人数并不比女性少
带着疑问,记者向市人才市场求证,招聘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今年1月至7月15日的进场总数人数据(含重复进场)。和人事经理们感受截然相反的是,这7个半月里,共有7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男性人数约为51万,但女性人数却不足25万。也就是说,男性求职者人数是女性的2倍多。
“相对来说,女性找工作比男性快一点。”招聘部负责人认为,因为服务行业是市区人才市场招聘岗位中的优势行业,而这一行业历来受女性求职者欢迎,而且和男性相比,女性求职者对工作不那么挑剔,所以更容易就业,“但是如果遇到机械电子类、建筑专场,男性找工作就更顺利些。”
再看园区人才市场。5月底,在园区人才举办学生专场中,进场人数中男性占比42%,女性占比57%,相差不大,男性略低于女性。但在6月中旬的服务业专场中,男性和女性求职者的比例又变为6:4,男性略高于女性。“从历次数据看,男女进场人数其实是比较平衡的。”园区人才市场招聘部负责人表示,技术、销售、保安等岗位,男性应聘的居多,文职类岗位肯定是女性多,但操作工等流水线岗位,因为入职门槛低,女性求职者也很多。
不同行当差异大:研发岗位九成是汉子;编辑岗位八成是妹子
铁丝与人事经理的感觉不会错,招聘数据更是不会说谎,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职场“男少女多”的错觉?
小吴从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现在是苏州某建筑院的设计师。作为纯粹的工科生,他在单位一天也见不着几个妹子。“上大学时,全班35个人,只有6个女生,被全班男生当个宝。”小吴说,工作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单位男女比例大概7:3,在结构、给排水、机电设计岗位基本上都是男的。”小吴笑谈,单位的双职工比较多,以前社交工具少,基本上都是单位内部婚配,现在女生少了,内部也没有机会了。
而在研发岗位,“全是基佬”的状态依然“严重”。高先生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研发师,研发岗位20个人,只有3位女生。“编程很复杂,而且要频繁的加班,女生没有那么多体力和精力。”但高先生也表示,在他们单位,虽然研发岗位九成是男性,但编辑行政部却是女性居多,占了八成,“从单位整体来说,研发、技术、编辑、行政,总体男女比例是均衡的。”
除此,记者先后了解了老师、医生、公安、电子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虽然在部分岗位男女人数有较大的差距,但跳出单位岗位与部门来看,公司总体性别比例大多平均。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高丽云是某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人事经理,她也表示:“由于社会角色、家庭压力、自己精力体力的牵扯,部分岗位确实更偏向男性或女性。不过,即使在我们制造企业,算上财务、行政、仓管、操作工,比例还是均衡的。”
“抛头露面”女性多,但“坐镇帐中”多男性,40岁是道“分水岭”
以人事经理这一岗位为例,从业者的确女性居多,但业内人士补充:“别看在招聘一线女人事多,但若再上升个层次,达到副总、总经理,男女比例就平衡了,甚至男多女少。”按这理,一线的确女性多,决策倒是男性多。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资深猎头陶小姐的认可。长期与高层次管理者接触,陶小姐很清楚,在研发、销售、医药科技等行业,男性总比女性优质,而即使是人事行政岗位,女性也并不占优势,“如果要说个大概,这些岗位涉及的男女比例大概为7:3,在管理层面,男性居多。”
在长期的猎头工作中,陶小姐还发现,40岁是职场人的一个分水岭。“如果一个男性中级管理者,到了40岁,他有很大可能晋升到高级管理层;但如果是女性管理者,到了40岁,猎头一般不会再给她推荐职位了。”
虽然听着残酷,但也确实在理,陶小姐解释,女性由于家庭的牵扯、自身精力的不足,到了这一年纪,她们大多没有那么大进取心了,在一个安稳的位置呆着更符合她们的职业规划。这种一线员工与管理者的反差,也造成了一般人认为的“男少女多”错觉。本报记者冷凝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