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寺规划复建 南京将再现“永济江流”
未来的燕子矶将打造城北市民文化休闲中心
永济江流景区效果图。
不久的将来,南京将再现“长江第一矶,永济观自在”的盛景,昨天,南京市规划局对永济江流景区概念规划及永济寺复建项目方案设计进行公众意见征询,通江、复镇、叠寺、环水,未来的燕子矶将打造成为南京城北文化休闲中心。
未来将再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燕矶夕照”
永济江流景区位于南京市城北,北临长江,南依幕府山,东临南京城北燕子矶新城,西接幕燕滨江风光带,是南京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上的重要空间节点。
据了解,燕子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位于栖霞区观音门之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规划将以长江文化为核心,结合永济寺复建,辅以商业服务设施的完善,重现“长江第一矶,永济观自在”的盛景,通过对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城市历史文化关注为永济江流景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融入现有的城市空间。
项目总体定位为南京城北文化休闲中心,岸、寺、矶、镇,各有特色又巧妙融为一体,岸是核心,即以长江文化为统领的多文化融合,是永济江流景区区别于其他景点的最大亮点;寺是传承,明洪武依山建观音阁,后建观音门,明正统初,就阁建弘济寺,历史传承,香火不熄;矶是特色,燕子矶因其景观独特、文化深厚,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历来就是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门户重地,同时也是文化交融汇聚之地;镇是活力,民国初燕子矶镇因水运而繁荣,一时成为南京市井文化兴盛之地。
燕子矶片区将打造城北市民文化休闲中心
项目独享自然山水、大江风貌与多种历史人文资源于一身,通过规划整合,以长江文化为主线,兼顾旅游产业与服务配套,打造长江第一矶滨江第一寺,未来定位城北市民文化休闲中心。
规划亮点在商业配套和交通设施上都将有所体现。基于现状商业缺乏、消费不足、人气难以集聚等问题,规划通过功能提升、活力再造等手段,打造集文化体验、拜佛修禅、活力配套及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活力中心,同时基于现状区域交通流线不畅,现有路网与规划景区产生冲突的问题,在保持山水格局与景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和燕路、临江路等的走向进行调整,并在衔接处设立立体步行系统连接,建立新的场所空间秩序。
通江、复镇、叠寺、环水,将是整个项目的完整呈现,通江:打造和燕路到长江的视觉通廊,建立永济大道两边空间的联系;复镇:恢复古镇肌理,建小尺度的新传统建筑,建小型的沿街商业与少量的商用住房;叠寺:恢复永济寺依山而建的建筑形态,强调建筑的“在地性”;环水:恢复永济江流的历史场景与场地特征,进行山水格局的保持与优化。
总体景观格局呈现“一带四核”的空间结构,“一带”为滨江自然景观带,“四核”是以燕子矶、幕府山、燕子矶古镇、观音门为四个核心的景观节点。总体功能布局上,包括四大功能区:燕子矶古镇区、商住与居住区、新建精品酒店区以及永济江流景区。
永济寺复建项目包括原址复建区与新建区
永济江流景区规划范围北至长江岸线,南至幕府山山脊,西至现状头台洞紫线,东至十里长沟,规划研究范围面积约70公顷,建筑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整体控制为9米以下,局部可达12米。建设风貌的整体控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传统风貌区,即寺庙复建区;第二层次为传统为主结合现代元素风貌区,包括寺庙法区与僧区,寺庙周边的禅修酒店和茶文化体验馆,以及燕子矶古镇区;第三层次为现代为主结合传统元素风貌区,包括古镇东侧的商住区与多层住宅区,观音门水塔山北侧精品酒店,以及和燕路东侧游客服务中心。
永济寺复建方案设计范围东南至幕府山壁,西到现存观音阁,北至永济大道,占地约6.9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寺庙占地面积为1.13公顷,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总体高度9米以下。永济寺复建项目包括原址复建区与新建区两个部分:原址复建区按照《金陵梵刹志》、《康熙南巡盛典》等多项历史资料为依据复建,通过重檐歇山等建筑处理体现明清庙宇的原汁原味;新建法区与僧区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型。记者黄欢
编辑: 项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