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制订水污染防治方案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15.07.2016  15:09

  水是生命之源。为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努力修复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全市水环境安全,盐城市政府制定了《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该方案进行了解读和部署。

   全市水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地下水采用得到严格管理,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2016年,盐城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3.5%。到2020年达到79.4%,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Ⅴ类的水体。到2030年,盐城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0%以上。

   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

  确保2018年全市机械、纺织、化工、轻工等传统行业低端低效产能有效压减,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产能利用效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到2020年,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高端产能比重持续上升,产能层次和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除减排治污、生态保护类新建、扩建项目。

  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重点开展小型化工、制革、印染、造纸、电镀等“十小”行业取缔整治工作,制定取缔项目清单。2016年底前全面取缔到位。

  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严格控制新建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项目。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确保在城市规划区内保留足够的水域面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实行占用水域等效替代制度,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

  加快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2016年,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现有化工、印染、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等污染较重企业,制定企业改造退出方案和清单。到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染较重企业改造退出任务。

   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到2019年,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到2020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9.2万立方米/日以上。

  城镇新区必须全部规划、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盐城市区和有条件的县(市)要推进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前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按照系统治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统筹建设原则,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综合提升、径流污染有效削减、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

  既有建成区要结合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逐步实施。组织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小城镇、村庄等示范建设。

   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

  各县(市、区)根据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划定禁养限养区。全面开展养殖业调查,摸清家底,明确规模化养殖场清单,列出禁养区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单,2016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禁养区关闭搬迁工作。

  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有序推进大纵湖等重点湖泊退圩还湖、退圩还湿工程,控制主要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各县(市、区)制定本地区百亩连片标准化池塘改造方案,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规模养殖区域逐步建设尾水净化区。

  加大有机肥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鼓励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逐步增加农田有机肥使用量。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加快制定地方农膜使用标准,制定农膜使用和回收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到2020年完成203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节约保护水资源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市、县、镇(园区)三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57.24亿立方米以内。

  实施差别化水价、超计划加价收费,加大重点户监督。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同步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到2019年,盐城市区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执行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目录及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

  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通滴灌机械设备,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深入实施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全面清理保护区内的违法设施和排污口,加强有毒有害污染物管控。

  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步实施,限期取消、归并小水厂,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实施现有水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新建水厂一律达到深度处理要求。

  2016年年底前,完成盐城市区通榆河取水口原水预处理净化、通榆河至城东水厂互通等工程建设。2017年年底前,完成新水源地、盐龙湖水厂一期等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到2020年,各县(市、区)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和自来水厂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