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戏水折射长江水质复苏 长江经济带岂能污水难收
中新江苏网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朱晓颖)3月,长江下游300多公里江面中江豚戏水的场景引起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的关注:数量仅千头、多次被专家判决“出现功能性灭绝趋势”的江豚,其活跃是否预示长江水变清?
10日,多年来严密监测长江“体质”的陈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长江水质略有好转,但量变尚未引起质变、没到跃级程度。
据历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13年,在长江流域评测52827.1km河长中,水质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25.6%,比2012年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下降了0.5%。
也就是说,至2013年,长江流域超七成水质达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标准,达标水体日益扩增。
“0.5%,这就是不小的成绩”,陈进认为,经过多年铁腕治污,长江水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遏制住连续恶化的趋势,能保持总体稳定,还略有好转,殊为不易。
长江水资源占中国的35%,长江流域4亿人口喝长江水,全国三分之一城市沿江而建。
多年来,长江承载航运、提供水源,还大量“饮鸩吞毒”:化工厂排污、生活垃圾倾倒、水土流失、农田排水、固体废弃物丢弃......
据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2013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36.7亿吨、比2012年减少3.1%,其中生活污水占39.9%,工业废水占60.1%。
显见,工业排污仍是长江“吞食”的主要“毒品”之一。资料显示,长江沿线共布局62个化工园区、约2100家生产企业,化工产量占全国46%,沿线已逐步形成石化工业走廊。
对此,陈进认为,目前长江沿线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的生产规范,是满足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的,它们基本可以做到达标排放的要求,“这些企业正常运行时没有问题,就怕偷排、突发事故造成污染。”
这些年,保护母亲河行动没有止步:投巨资全流域治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考核、官员负责制,沿岸27座城市联防联治,重拳之后,成效初现。
在陈进看来,眼下,监管污染企业、城市废污水厂,建设排污管网,保护生态湿地等“良方”收效最佳,化工企业布局、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要求愈发严格,但仍有薄弱环节,如固体污染物的存储、运输、使用、销毁管理过程漏洞等。
中国建长江经济带岂能“污水难收”?如何让产业在沿江上下游“转移”,而非污染“挪窝”?他说,认识到“碧水蓝天”有多么重要,行动落在实处,可避免“污染跟着项目走”的老路。
陈进建议,加强“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监管力度,像反腐一样,让污染者不敢、不能、不想非法排污;每个人都是污染者,当然也是减排者、监督者,鼓励污染受害者向排污企业提起法律诉讼,这是发达国家给出的最好经验;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鼓励实时在线水质监测。
“污染问题,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唯靠制度建设、技术进步,才能永葆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陈进说。(完)
编辑: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