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江苏将完成水利工程投资125亿元 护江淮安澜河湖秀美
重大水利工程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冬春时节正值枯水期,历来是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12月20日至22日,记者赴省内各地探访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新孟河工程, 助力唱响“太湖美”
位于镇江丹阳的界牌水利枢纽工地上,15台挖机、22台自卸车、8辆推土机在寒风中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是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主战场之一, 新孟河工程是国务院明确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为江苏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单体工程。界牌枢纽本月刚刚开工、预计2020年5月竣工。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汤应来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不仅有泵站、节制闸、船闸,还有公路桥、房屋建筑、道路、绿化、水土保持等,几乎囊括了江苏水利工程的基本类型。“工程具有工期紧、规模大、等级高等特点,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而且是我省首家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规划设计的水利枢纽工程。”
省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何勇说,重现太湖碧波美景的愿景,将随着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建设变成现实——工程完工后,将联合已建的新沟河、走马塘、望虞河、太浦河等工程,形成“三引二排”调水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引江调水能力,扩大排水出路,提高太湖水环境容量,实现太湖与长江畅引畅排,太湖换水周期将从309天缩短为180天。
泰东河工程, 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22日,省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入选2017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泰东河工程最近迎来竣工验收。
泰东河建设局副局长王蔚介绍,泰东河工程是一项以引水为主、结合航运与排涝、改善水环境的综合利用工程,是江苏沿海江水东引北调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总投资超过12亿元,通过疏浚河道和加固堤防,提高现有河道的排涝防洪能力;通过新建、重建、扩建、维修加固现有建筑物,使平原洼地治理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
记者在工程现场看到,加固建设后的圩堤焕然一新,成为集引水、排灌、交通于一体的“绿色长城”。优质江水以每秒100立方米的速度东引北调,有效改善里下河东南地区的供水条件和水环境,贯穿了泰州、盐城两市,业已形成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清水通道,完整有效的防洪排涝体系正在发挥效益。
汽车驶下溱潼北大桥,可直达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滨村。看着整齐划一的房屋、宽敞的水泥路,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个只有345户、1074名常住人口的行政村,还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村落。湖滨村四面环水,过去村民想要到镇上,只能依赖白天运营、每半小时一班的轮渡。如今,得益于泰东河工程建设项目,大桥已经直通村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华说,湖滨村曾是经济薄弱村,随着泰东河项目的建成,该村跻身弯道超越第一方阵,“过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和捕鱼,如今桥通了,大家都到镇里打工,人均收入翻倍,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52岁的刘秀梅,每天午后都会在自家的两层小楼前晒着太阳含饴弄孙。她的儿子在兴泰镇当车工,儿媳在溱潼镇开了家美容院,谈起变化,她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住的是100平方米的土房子,现在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移民安置房,还开上了小轿车,直接停在家门口,孩子们到镇上工作也方便多了。”
百亿大手笔, 完善水利治理规划布局
站在扬州江都区万福大桥上极目远眺,浩荡江水气势磅礴,千里淮河,由此入江。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点建设项目,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将在明年年内全面完成。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扬州二市十县(市、区)至江都三江营,全长150多公里,可将15.8万平方公里淮河上中游洪水的70%以上泄入长江,是淮河下游的行洪主河道,为下游地区3000万亩耕地和20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可承泄京杭运河西部高邮湖、宝应湖地区的涝水,改善区域水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党的十九大在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首位,彰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记者了解到,2018年我省初步安排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25亿元,重点用于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加快区域治理步伐和灾后水利建设。一个江淮安澜、人水和谐的美丽江苏正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