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踏上养老服务业“起跑线”

08.05.2015  22:35
  目前,滨州市已建设81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全市近80%的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和健身娱乐等服务;建设168处农村幸福院,覆盖全市28%的农村社区。仅去年,滨州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6421张,总量达23576张,各类养老设施新增179处,总量达367处,全市年度新增养老床位和设施数量创历年之最,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超过30张,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张,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社会养老床位建设规划目标。滨州地理位置优越,充分的绿化和便利的交通不仅可以满足本市、县区老人的养老需求,更可承接淄博、济南、天津、北京等周边大城市不断扩展的养老需求。民资打造高端养老成政府有效补充   可以看出,以职能部门引导建立的养老设施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滨州市服务当地的养老需求,可随着人群老龄化的加快,尤其是退休的“知性”老人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升,他们不满足扎堆城市社区中如“钢铁森林”般的养老机构,希望能在城郊拥有独属的一隅田园;他们怕被社会漠视,追求富足的晚年心灵生活……不断攀升的养老需求迫使民办养老机构主动升级硬件设施、推出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理念。为此,滨州市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土地划拨、税费减免、医疗服务等一系列专项优惠扶持政策,去年来,滨州市共安排386亩养老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对养老机构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实行了居民价格;对养老机构设立医保定点等医养融合式发展事项开通了绿色通道,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在2014年底滨州市民政局公示的“2014年滨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级以上专项资金”第三批拟资助项目中,新增24家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总计资助1311.5万元,实现老人入住1901人。这份榜单上,滨州市各县区均有单位获助,且多个民间机构现身其中。   目前,滨州市已有30余家民办养老机构正在规划建设或投入使用,他们借助政策之利,瞄准城市周边环境优异的区域,通过灵活的社会资金打造高端养老设施。以三河湖生态养老社区为规划项目的颐养梦工作室即民间资本打造高端养老的典范。“颐养梦”与中国台湾及欧洲的高端养老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养老理念,实现部分老人异地、异国养老;以专业院校为基础,组织并培训专业的护理团队打造养老教学的实践基地;不仅引入老年大学和兴趣班,还计划组织老年科研及项目研究团体,在发挥“余热”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政策红利释放巨大市场空间4月24日,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详实的操作破解民资入主养老服务产业的融资难题。随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着重指出要切实加大养老服务体系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此《通知》的颁布是继2月25日国家十部委签发《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对养老产业的又一次具体指导,凭借“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拓宽了民间资本投身养老产业的通道。诚然,面对滨州市73.73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9.3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严峻形势,养老设施亟待扩容升级,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确实任重道远,鼓励并切实启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盘活社会闲散资金,更是关乎民生的积极举措。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扩大的老年人群,使“银发经济”这一朝阳行业吸引了众多民间企业家纷纷试水,政策的出台如同高举的发令枪,房企、险资及各路资本正瞄准养老产业的红利蓄势待发。借力民间资本,鼓励企业家积极投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逐步缓解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的不足,未来将成为养老产业的有效补充,养老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