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辑出版的《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发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231.2亿美元,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表示,非公有制企业在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数目要占到百分之六、七十,投资金额接近对外投资的半壁江山。
张向晨还介绍,中国境外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70%左右企业盈利。民企海外投资突飞猛进有哪些因素?应如何防范风险和亏损?对此,海外网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教授林桂军和涉外律师邱翔。
民企海外投资额接近半数 结构越发多元化
并购外国企业、海外投资建厂、投资入股外企……这类需要有雄厚实力基础的投资行为,不再总是发生在国企身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跻身为主角。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4%。今年1-6月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额增长了77.2%,占总数的50%。
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从2008年占全国对外投资的14%,上升至如今的50%。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6月份,我国对外投资总额560亿美元。地方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额增长了77.2%,占总数的50%。重庆、湖南、江苏等省市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企对外投资占比均已过半。
从2009年起,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增速不断加快。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4%;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451亿美元,占总额的43.8%,同比增长36.8%;在商务部批准和考核的13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就有7家。
在海外投资案例中,民营企业不乏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大手笔。比如,复星国际以7.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4亿元)买下美国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新希望出手5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2.8亿元)在澳洲建合资公司,有“民企航母”之称的中国民生投资公司斥资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亿)收购美国思诺保险,等等。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教授林桂军向海外网介绍,民企海外投资的热潮是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开始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境外企业亟需资金,二是西方国家政府放宽了对中国企业投资领域的限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国家战略、政策的支持等。
在林桂军看来,民企海外投资不仅在数量上占半壁江山,质量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推动投资结构越发多元化。国企较多在能源、资源领域投资建设,民企投资则相对比较活跃、市场化,涉及能源、房产、汽车、手机、食品、奢侈品等领域。
投资防打水漂须做攻略 要对当地政策法律摸底
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介绍有关情况时,表示中国境外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70%左右企业盈利。
张向晨介绍,2014年,境外投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中,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业占了77.2%,亏损的占了22.8%。企业亏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有主观的因素。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和13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几乎所有的国家建立了经贸混委会和联委会的工作机制。同时,也和90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决定,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利环境。但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突飞猛进,企业遇挫甚至失败的情况并不鲜见。
2014年10月,中国铁建赢得墨西哥政府招标的37亿美元高铁合同。但这一交易几天后被墨西哥政府单方面取消,理由是招标过程过于仓促且没有其他竞标方。几个月后,墨西哥政府以油价暴跌导致政府财政困难为由宣布无限期推迟该项目。而中国铁建为参与该项目招标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问题,有些是政治内斗、突发战争等难以预测的风险,有些则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当地政策导向变化等原因。重庆曾有一家企业投资了300余万美元在布隆迪兴建奶牛场和牛奶加工厂,最终因缺乏消费市场、内部管理混乱,导致项目失败。
涉外律师邱翔认为,民营企业在出海前一定要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当地对所打算投资的行业的政策,要弄清楚禁止、鼓励还是限制。另外,要熟悉和遵从当地法律,特别是劳工法。有些国家对劳工的保护与国内差别很大,不可忽略法律操作风险。不然,很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投资者应该对当地有高度理解,熟悉当地概况和有关国家的历史、政治、外交、经济,特别是企业制度、金融、投资和融资、企业国际化、跨境并购、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等。
当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如果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司法渠道、投资协定保护、国家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张向晨介绍,中国还在继续推动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合作和劳务合作等政府间的协定,来解决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法律问题。
民营企业成海外投资主力军 屡现几十亿元大手笔 -
南京17:28 18.09.2015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