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向纵深拓展

28.08.2015  18:50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等要求。   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整体发展环境向好,体育产业成为社会资本眼中的“富矿”。作为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体育场馆自然成为必争之地,众多民营企业尝试介入体育场馆运营,而早先进入的企业则加大布局,巩固优势地位。   依托场馆 拓展服务   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当天,气膜建筑制造企业约顿气膜宣布进军体育本体产业。全资子公司约顿体育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体育场馆运营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体育策划、体育销售、体育培训等相关业务。据公司总经理罗赟介绍,约顿体育将以气膜建馆为载体,进行场馆运营,探索体育场馆连锁运营服务产业链。“投资、建设、管理一体化”的首批场馆运营合作将在不久后落地,建设周期预计2至3年。   相比其他企业,约顿进入体育场馆运营业拥有先天优势。作为国内气膜建筑行业的最早拓荒者,在为体育场馆提供气膜产品的过程中,罗赟看到了机遇。“我们的特点是掌握了气膜这项技术,我们的场馆运营也以气膜场馆为载体。国内体育场馆不足问题仍普遍存在,大型场馆由于地理位置、运营成本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中小型场馆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约顿留下了广阔空间。”罗赟说。   除了以气膜场馆作为依托,在场馆运营方面,约顿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此前约顿气膜建设的北京朝阳公园网球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羽毛球馆等百余气膜场馆均设有配套的商业服务。罗赟表示,约顿体育将把市场重心放在群众健身,“我们的场馆不依赖举办赛事,群众健身拥有广阔的市场供我们挖掘。我希望在10年内建成100个场馆,每年能为超过2000万人次的群众提供舒适的场地、一流的服务。”   纵向探索 已有先例   其实体育场馆运营的纵向探索在国内已有先例。江苏常州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奥体中心有效探索了体育资源集约化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该公司重点探索体育与教育事业的有机融合。首先在各个区布点全民健身中心,且尽可能地与学校结合。其次,统一管理学校的室外田径场地,让每一个布点具备小型体育中心的基本功能,实现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最后,在市、区、街道、学校,规划布点健身俱乐部,在周边区县建立新的运动中心,实行“投资、建立、管理”一体化。将场馆运营从点延长成线。   此外,以研发、生产、销售人造草、体育场馆看台坐椅、拼装运动地板为主营业务的广州爱奇实业有限公司近两年也拓展业务,纵向探索体育场馆运营,依托场馆、场地开办足球俱乐部,扩展公司产业链。   多方合作 实现共赢   不可否认的是,盈利性是市场主体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罗赟在决定投身体育场馆运营业之前算了一笔账。“场地租赁是场馆主要的盈利方式。北京朝阳区某羽毛球馆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投资额约500万元,其中气膜建筑350万元,建设周期3个月。运营后,年收入350至400万,运营费用30万,能耗20万,投资回收期预计为18至20个月。”赛事培训是另一块大蛋糕。罗赟表示,“赛事和培训都是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与专业的体育培训团队或机构合作,在提升场馆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场馆收入,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