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普通民歌会引发社会关注 民歌传承需传唱
一提到江苏民歌,人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茉莉花”的经典片断旋律。可是,对于今天的不少年轻人来说,《采红菱》《数鸭蛋》《拔根芦柴花》等更多的经典民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已渐行渐远,成了“记忆里的歌声”。然而,6月10日晚间在南京举办的一场普通的民歌大会,却出人意料:不但现场座无虚席,还有超过30万名年轻的网友,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观看,弹幕评论不断。
一场普通的民歌大会网上爆红,引发社会关注。专家指出,包括民歌在内的音乐文化经典,只有传唱才能得以真正传承,才能避免成为博物馆“展品”的宿命。
一朵茉莉花,
勾起几多美丽乡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润一方民歌。也许,对很多江苏人来说,家乡就是那闻不够的茉莉香,采不完的红菱,吃不厌的鸭蛋。一代又一代江苏人的经典民歌,当晚就这样勾起观众和网友无尽的乡愁。
由省广电总台主办的此次民歌大会,一首首饱含着乡愁乡情的民歌,再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江苏记忆。 “梅花奖”得主李政成和葛瑞莲倾情演唱《扬州小巷》,一条条弯曲的小巷唤起了扬州人童年回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卫香携女登台,唱响海门山歌《交关多》,让观众领略到来自乡间地头原生态民歌的魅力;男高音歌唱家周金星的《撒趟子撩在外》,堪称民歌“活化石”。
81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兰英也来到了现场。60年前,就是她把《数鸭蛋》唱红了全国。当天,老人在舞台上再度献声。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小百灵合唱团也带来了改编版的童声合唱《数鸭蛋》。
“民歌是一种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内心的艺术形式,它倾诉着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民歌大会创意总监李苏对记者说,“传唱民歌就是在抒发一段记得住的乡愁;传承民歌,就是在传递流淌着民族基因的文化记忆。”
“六合神曲”,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唱
民歌经典应该怎么唱,似乎不成问题,照经典唱呗。但是, 当传统的秧歌号子《拔根芦柴花》玩起了木屐舞和rap,六合秧歌《格登代》全新改编后加入了funk、摇滚、rap,现场和网上一片惊奇:原来民歌还可以这样唱!《格登代》被网民追捧,封为“六合神曲”。
接到《格登代》改编任务时,大荔士合唱团的成员们第一感觉是“一头雾水”。《格登代》这样翻来覆去只有一句模仿踩水车“咯噔”声的歌词“格登代”,他们还是头一次碰上。合唱团反复磋商,在保留既有曲调的基础上,用funk来解构歌曲,再加入rap、摇滚等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元素。“这不仅非常契合《格登代》自身鲜明的节奏感,也能让年轻观众觉得好听又好玩。一句话,就是要让年轻人喜欢!”
“民歌传承,精髓一定要传承下去,就是其中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传唱下去,牵手现代元素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导演孙涛就对记者说。为了让更多年轻受众喜爱民歌,主创团队加入了很多年轻的现代元素。新编《采红菱》两两对唱,并将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混搭演绎,让这首情歌带来全新感受;新编《拔根芦柴花》加入了木屐舞、rap元素;压轴节目江苏号子《煮海烧天》,在源自于盐城的号子中加入了管弦乐、中国大鼓、多声部合唱等元素,变身一个有结构性和故事性的小型的舞台剧音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民歌传承,
首先要让年轻人传唱
说起《扬州小巷》,刚刚结束表演的葛瑞莲告诉记者,歌词虽是十几年前才填的,但它的曲调却是源于一首历史久远的、名为“耍孩儿”的曲牌。可惜,现在扬州小调里还在流传的曲牌只有100多首,先后流失了很多,这让葛瑞莲觉得很伤感。
民歌经典如何保护与传承,值得探讨。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业内专家,觉得要原汁原味、原生态。对此,李苏坦言,“这是一厢情愿。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包括民歌、传统戏曲、非遗等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不断发展丰富的。如果总是关起门来搞传承,固步自封,迟早要死在博物馆里。”
对此,音乐人徐亮深以为然。“传承,首先要能传播。作为经典民歌,《茉莉花》在江苏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对于更多的年轻人和外国人来说,他们还是通过肯尼·基改编过的萨克斯版,对它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没问题,但民族的东西并不是天然就会被世界所接受,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变。”
民歌要传承,必须得吸引年轻人。国家一级演员陈罕罕认为,民歌的魅力在于口口相传。今天,要想让经典继续传承下去,一定要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让年轻人感兴趣。传统文化的传承,说到底还是年轻人的传承。如果没人唱、没人听,再好的东西也传不下去。
看到台下的观众很多都是年轻人,葛瑞莲很是欣慰:“民歌大会爆红,说明年轻人并非真的不喜欢传统的民歌。新元素的加入,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让经典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当下,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只有这样,民歌才能真正传得下去!”(郑 焱 董 晨 冯圆芳)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