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印发《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30.12.2016  20:14

  近日,甘肃省教育厅印发《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要求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要通过加大理科教师补充的比例、建立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激励机制、加大高考招生政策支持等途径改进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薄弱的现状。

  《方案》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办学水平要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要配齐中小学理科各学科专业教师(包括双语教师)和实验员。为甘南藏区定向培养100名理科双语教师。对理科专任教师和实验员完成一次全员培训。为两个民族自治州培训培养理科教研员各100名,建立涵盖理科各学科的州、县、学区三级教研员队伍,实现对所有学校的理科教育科研支持。帮助两个州理科各学科分别培养10位名师,建立10个名师工作室,每学科培养100名骨干教师,形成本地理科学科专家引领队伍。支持民族地区中小学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实现理科课程校本化。健全提升小学科学探究室、中学理科各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开齐与理科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理科各学科监测成绩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3至5分。高中文理科学生比例基本达到5:5,高考录取文理科学生比例大体相当。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方案》提出,科学测算民族地区理科教师需求,根据缺口定向招聘、培养理科教师,在教师招录和特岗教师招聘项目中,要按照理科教师紧缺的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招聘岗位,实施精准招聘,加大理科教师补充的比例。在三区支教、顶岗援教、顶岗支教实习等工作中,加大理科教师支持力度,特别是补充理科双语教师。协调省内相关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理科骨干教师赴民族地区支教,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同时,民族地区积极建立理科教师专家库和名师工作室,选派一定比例优秀理科骨干教师轮流到本县(市)农牧村学校支教,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有关高校,根据甘南州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每年培养相应数量的各科教师(尤其是理科专业的教师)。以置换的形式对双语类学校的理科、史地等教师在普通高校进行2至3年的专业进修,培养一支双语兼通,专业过硬的双语教师队伍。

  结合民族地区、藏区专项招生计划,委托西北师范大学每年定向招生临夏州、甘南州理化生数学普通考生40名(每个学科10人),双语考生40名,解决民族地区理科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大对民族地区理科学生招录的倾斜支持力度,在实施现有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精准扶贫和革命老区专项等招生政策中,进一步加大理科学生招录指标,引导民族地区重视理科教育,学生重视理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