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老师教出的速滑冠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5日体育专电(记者 林德韧)第一轮,第一;第二轮,还是第一。21岁的辽宁小伙谢嘉轩,用这样的方式强势问鼎十三冬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
这是辽宁省队在本届冬运会上获得的第一项冠军。也是辽宁运动员30年来在该项目上的首个冠军。
夺冠的一刻,谢嘉轩握紧双拳庆祝胜利。一旁观战的教练杨宏也纵情呐喊——这个冠军来的,真不容易。
“河泡子”也能出天才 他的滑冰是武术老师教的
“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小时候练过武术,对于滑冰只是喜欢,也没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杨宏说。在2000年,他开始在河泡子上开辟冰场,开办了自己的滑冰俱乐部,作为自己的一个副业,而谢嘉轩,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
谢嘉轩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他拿过全市跳绳冠军,爆发力非常好,”杨宏说。8岁那年,喜爱滑冰的谢嘉轩加入杨宏经营了两年多的滑冰俱乐部,开始跟着教练学滑冰。
刚练滑冰第一年,谢嘉轩就拿到了辽阳市少年组速滑冠军。3年后,他在全省比赛中夺冠,引起了各方注意。在省、市体育局的全方位支持下,以后的几年,谢嘉轩成绩一步一个台阶,2009年,他拿到个人首个全国冠军。在2012年全国冬运会上,只有17岁的他一举名列第六,进入全国顶尖行列。在十三冬上,他终于拿到了个人首枚冬运会金牌。
“今年从选拔赛开始状态就一直不错,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自己感觉对冠军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谢嘉轩说。
这个冠军,开始让他憧憬6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他说:“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还是要奔着冬奥会使劲,在家门口为祖国争光。”
“寄人篱下”的训练 “要不贼早,要不贼晚”
与吉林、黑龙江两省相比,辽宁的冰雪运动硬件条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河泡子”冰场练起的谢嘉轩,为了提高水平,不得不去吉林等地借别人的场馆训练。
“训练的话,算是寄人篱下吧,”谢嘉轩说,“挺艰苦的。给我们的上冰时间都不是最好的,要不就是贼早,要不就是贼晚,感觉比较苦的那些年,每天早上有时候4点钟就要起床,闭着眼睛吃饭。吃完饭拿上自己的用具去冰场。冬天啊,早上5点多钟出门的感觉,确实挺苦的,”回忆起训练的艰苦条件,谢嘉轩十分感慨。
这样的条件下,半夜和凌晨成了杨宏和谢嘉轩最经常训练的时间段。“下半夜两点到四点半上冰,这都是经常的。下半夜,我们训练完了在街上放松跑,从酒吧喝得差不多出来的人,看见我们都纳闷,说‘这帮孩子梦游呢?’,”杨宏的段子,有趣中带着辛酸。
拿到第十二届冬运会第六名后,谢嘉轩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他和教练曾经去过加拿大卡尔加里进行训练,在那里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收获。“那边的训练非常好,1040米的亚高原海拔,冰的质量也特别好,便于运动员掌握技术。像荷兰队这样的强队都在那训练,”杨宏说。
在十三冬结束后,杨宏和他的弟子们还将留在新疆一直训练到3月。现在,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在家乡能有一座可以提供正常训练条件的滑冰馆。
速滑新星,竟是“乒羽中心”的人
辽宁省体育局并没有专门的冬季运动中心,所以谢嘉轩名义上是体育局乒羽中心的运动员。“我原来分管冬季运动这一块,后来调到乒羽中心工作,然后就把冬季这部分的工作也带过来了,”辽宁省体育局冬季运动项目负责人王萍说。
“训练条件确实有限,但教练员和运动员没有忘记初衷,可以说是锲而不舍的,拿到金牌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回报,”王萍对于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评价道。
王萍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于辽宁冰雪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她说:“目前,辽宁冬季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本届冬运会,我们只参加了速度滑冰的角逐。未来,我们将在更多冬季项目上挖掘优秀人才,培养坚实的后备梯队,力争国内外大型冬季赛事中,有我们辽宁冬季项目运动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