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以水灭火演绎防火攻略
继2013年全省高压接力水泵灭火技能竞赛后,2014年10月28日,在浙江省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现场会上,杭州市森林消防队伍再次展示了“以水灭火”的威力。
近年来,浙江省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大力推广高效的“以水灭火”方式,并在部分重点高森林火险等级县(市、区)先行实施中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以水灭火”已逐步在全省推广。
火水不容
两者相搏火魔最终败北
面对突发森林火灾,采取人工扑打、风力灭火机等传统方式,效率低且易造成人员伤亡。浙江正在全省逐步推广的“以水灭火”方式,不仅扑火效率比传统方式更胜一筹,而且还极大降低了参与扑火人员的危险系数。
实例更为直观。
在10月28日举行的浙江省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现场会上,4个阶段的实战演练灭火,更像是传统灭火与“以水灭火”方式之间展开的速度与效果的比赛。
在演练第一阶段,5支乡级队伍采取风力灭火机、灭火弹等常规手段进行实战灭火。第二阶段,同场竞技的8支县级“以水灭火”队,每队以3台高压水泵串联进行引水上山灭火。在第三阶段,有5支市级“以水灭火”队展开比拼,每支队伍以4台高压水泵串联进行引水上山灭火。第四阶段,淳安县专业森林消防队用单机扬程500米的柱塞式四冲程高压水泵引水灭火。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演习现场为4个阶段灭火计时后发现:第一阶段灭火用时约16分钟,扑救地点位于山脚下。“以水灭火”最快用时为14分03秒,扑火地点则在行程1000米以上、高差约400米高的山上。
互相对比,高下立现。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俞坚说,在第四阶段中,森林消防队员用三四台高压接力水泵到达500余米高度,最后成功灭火,“以水灭火”的作用非常明显。
加紧布局
以水灭火肩担灭火重任
林子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困扰宁波市。
近年来,宁波市林区内的植被越来越多,如突发火灾,采用风力灭火机等方式灭火,效率不高且存在安全隐患,而“以水灭火”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以水灭火”最重要的是保证水源,而设置消防栓、管道、蓄水池等引水基础设施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2012年至2013年,宁波市仅鄞州区每年在引水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就达200万元。
投入值不值?值!
2013年8月5日,鄞州区五龙桥村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两支扑火队伍的扑救工具以风力灭火机和二号扑火工具为主,但扑救人员发现:火灾现场明火虽然不大,但地面落叶较厚,随时会引发地下火。区防火办立即调来5台背负式森林消防高压泵,从横溪水库抽水进行以水灭火,扑救效果立竿见影。
在浙江省重点林区丽水市,“以水灭火”同样发挥着明显的作用。今年以来,丽水市发生森林火灾18起,同比下降21.47%,受害森林面积同比下降37.74%。
为此,丽水市今年将以水灭火队伍建设列入市政府森林消防年度考核内容,要求各县建立2支以上的以便携式高压消防水泵为主要灭火装备的“风水结合、以水为主”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各自然保护区建立1支以水灭火为主的森林消防队伍。目前,丽水市已建立以水灭火为主的森林消防队伍29支,均配备了高压接力水泵。
目前,杭州市正在实施“引水上山”工程。2014年至2016年,杭州市财政规划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各区、县(市)按规定配套资金,在城区近效森林、公益生态林、重点火险区域和乡镇合理规划,以天然山泉水和雨水汇集地为选择点,建设蓄水池、蓄水桶,并配备高压接力水泵,为安全、快速、彻底扑灭森林火灾提供良好保障。
科学谋划
工程建设提升扑救能力
浙江境内水网密集,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发展和应用引水灭火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引水灭火既能高效扑灭森林火灾,而且还能发挥林区抗旱灌溉的作用,而《浙江省森林消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不断释放着“引水上山”工程“就近取水,就地灭火”的威力。
2014年10月,作为全省首批“引水灭火”示范县(市)之一的建设单位,江山市启动实施森林消防“引水灭火”工程,计划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市域范围“引水灭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有效保障全市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浙江启动省级“引水灭火”工程首批示范单位建设,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引水灭火基础设施建设,购置高压水泵等先进扑救装备。目前,全省已配备高压水泵近千台。
俞坚说,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广引水灭火新技术,开展重点区域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业队伍以火灭火装备建设,经受住了2013年夏季因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森林火灾频发的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效果。下一步,浙江将继续大力实施“引水灭火”工程。
航空护林
又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
如果说“引水灭火”是浙江扑救森林火灾的一把利刃,“航空护林”则是浙江森林消防史上的即将出鞘的又一利刃。
目前,浙江省航空护林管理站正全力着手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培养、航空护林飞行保障、航线划设等工作,为明年春季顺利开航做准备。
浙江航空护林管理站的建立与即将开展的航空护林工作,不仅填补了浙江森林航空消防的空白,还彻底改变了目前只能依靠地面力量扑火的单一作战模式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浙江森林消防现代化水平的历史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