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减排目标在妥协中达成
新闻晨报消息 一系列深夜谈判之后,28位欧盟国家政治领袖于近日批准“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确立了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990年的水平降低40%的有拘束力的目标,在欧盟范围内将可再生能源提高到至少27%的有拘束力的目标,以及在欧盟范围内将指示性能源效率提高到至少27%的目标。新的一揽子方案将通过欧盟议会批准成为正式法律。
低碳转型带来的重要好处不仅仅是空气更加清洁,经欧盟评估计算,此次达成的三大目标大致相当于:到2030年能使人们的寿命延长总计1150万年,同时每年能节省健康经济损失170亿-350亿欧元。假定人类平均年龄是75岁,这就相当于每年拯救了15.3万人的生命。
欧盟国家在全球的节能减排和抗击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始终处于最前列。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约19%。这个结果不仅表明欧洲即将实现此前制定的2020年目标,甚至有可能超额完成这一目标。2013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拍卖带来的财政收入达到36亿欧元,其中约30亿欧元将用于气候和能源相关领域,这一比例远远超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规定的50%水平。
但这次协议的达成并不是无可挑剔的。2030年的目标依然是在1990年的减排标准基础上而设,距今已有25年,欧盟已经降低了近20%的排放,换句话说,该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半。28个成员国中,以德法为核心的大多数成员国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实现较高的减排目标——40%甚至更高;而波兰和英国等少数国家对此持消极态度,尤其是波兰十分忧虑过高的减排目标将影响其经济,因此40%是各方妥协的下限目标。
在欧盟国家中,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结构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2013年德国的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所占比率已经达到约25%。按新的规划,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0%-45%,2035年达到55%-60%。而波兰目前极度依赖煤炭工业,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在传统能源转型上缺乏技术和财力,法国则过于倚重核能。为此,波兰威胁要否决欧盟的 《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英国也通过威胁要离开欧盟,而在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上放大了自己的声音。德国不得不妥协,将原先提出的到2030年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增加30%的目标调低到27%。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协议来之不易,为了达成协议,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同意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并调低了部分目标。同时,免费碳排放配额被提供给了诸如波兰这样的国家,目的是实现整体协议的平衡。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谈到,这笔交易是欧洲各国政府就气候行动的迫切性和承受能力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一次妥协。接下来,各国领导人还需探讨如何分配这40%的减排任务,这需要28个成员国各自制定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所带来的外交任务将十分艰巨。
虽然欧盟仅占全球排放量的10.6%,但是它对正在进行的多边气候谈判有潜在重要性,其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接近200个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影响下进行活动,各方正努力为明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会议及时达成一份有拘束力的减排方案,而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规定的最后期限。欧盟此次公布的2030目标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影响力不可低估。
气候变化正给世界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从南方珊瑚礁的白化到北方永久冻土层的融化,以及愈发严重的干旱、洪涝、热浪等自然灾害,这一切无不说明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风险。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如果将空气更加清洁、减少垃圾产生、绿色空间得到保护、城市越发宜居、生态更加安全、人类寿命日益增长等也考虑进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低碳发展的“人文维度”才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