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次是国家公祭》连载第八章:实证祭

27.11.2014  11:26

   【链接】第一章 创先祭

   【链接】第二章 年年祭

   【链接】第三章 烛光祭

   【链接】第四章 清明祭

   【链接】第五章 佛式祭

   【链接】第六章 文艺拜祭

   【链接】第七章 史学祭

  第八章 实证祭

  抢救遇难者名单和遗像、收集史料证物、寻访幸存者和见证人……多年来,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守护这段历史一再努力,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也因此变得日益清晰。

  一、三次发掘考证万人坑遗址

  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6日,日军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和平民万余人,囚禁在江东门原陆军监狱院内,傍晚押至对面荒地,然后放火焚烧民房照明,四周架起轻重机枪,向人群猛烈扫射,受害军民众生哀号,相继倒于血泊之中。后由南京慈善团体红卍会收尸万余具,掩埋于就近两个大土坑、一条壕沟内,被称为“万人坑”。

  南京市政府于1983年迅速决定为南京大屠杀30多万死难同胞建馆、立碑、编史,紧急着手开始筹建工作,并决定在这一“万人坑”遗址上建馆。

  1985年8月15日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遗骨陈列室内展示的“万人坑”遗骨。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只对这批遗骨现场进行了录像保存,而未按原貌保存。想不到竟成为日本右翼势力攻击的目标。1998年初,我访问日本。在东京集会,一个日本右翼分子直接指出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遗骨问题,并拿出在日本出版的《大东亚战争总结》一书中,公开指责是假遗骨与我较量。我当时十分气愤,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拿出过硬的证物来回击他们的无耻谰言。

  回到南京后,我就找来当年参与建馆和遇难同胞遗骸发掘工作的段月萍、赵卫等同事,问他们那些地方还有可能发掘出遗骨来?他们告诉我,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占地面积中,只有遗骨陈列室北侧的草坪上没有被动过土层,其他的地方都不可能再有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找来了几个工人,请原副馆长段月萍现场查勘。1998年4月30日上午开始发掘(对外公布时说是在整理草坪),很快便在馆内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北侧草坪坡上,挖出了四具排列密集的遗骨骨架,其中两具保存基本完整,另两具仅存下肢骨。我立即让停了下来,报请上级文物部门,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发掘考证。

  在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组成“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遇难同胞遗骨埋葬地考古发掘队”,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考古发掘证照”。

  考古发掘工作从1998年4月开始到1999年12月初步结束,陆续清理发掘出208具表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经过法医、医学、史学考古学等方面专家的鉴定和试验,证实这批遗骨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被原地原貌地陈列在现场。

  这次遗骨发现时,正当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抛出反动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时候,遇难同胞遗骨的发掘,是再一次对日本右翼势力荒谬说法的有力驳斥,同时也为江东门集体大屠杀遗址提供了新的证据。

  2006年4月,在新馆施工工地,第三次发现了23具表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遗骨。

  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1984至1985年、1998至1999年和2006年三次考古发掘。它与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相互佐证,增加了陈列的份量和内涵,增强了陈列的可信度和震撼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址和丛葬地,于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