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从断处生
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时不时会遇到线索中断,埋首死胡同的窘境。如何让手中有限的资源多生几处枝丫,进而填土注水多冒几片绿叶,以备不时之需,确实考验侦查人员“培育”线索的智慧。
今年春天,处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说本市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师石某几年前购买的别墅是医疗器材公司老总代为装修的。
装修房屋不需银行走账,也不需要法律手续,基本抓不到证据,怎么查得清楚?我看着手里这封举报信,愈发觉得烫手。医师的个人资料很快被我查了个透,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省内肾内科带头人……在这一串耀眼的信息之外,他的房产情况也被我悉数掌握。
驱车来到那个绿荫如盖的高档别墅区,28号宅子围墙森森。之前在网上查到过这栋别墅于2012年出租的信息,是否在此之前已经装修完毕了呢?但如果真如举报 信中所说,斥巨资装修的房子,怎么转身就舍得出租呢?为解开谜团,我只好找来物业经理坐下长谈。为不打草惊蛇,我们漫无边际地整整聊了5个小时。所幸这位 经理细致负责,对每位业主如数家珍,他告诉我,这栋别墅是2013年装修,且装修期间的车辆出入情况均有登记。
我还来不及为自己陡然提升的暗访能力自喜,他拿来的车辆出入登记便如一盆凉水当头浇下———装修期间出入医师别墅的车辆与被举报的那家医疗器材公司并无半点瓜葛。这是封失实的举报信?我心里嘀咕。此时唯有将注意力转移到银行账户上,或许还能发现蛛丝马迹。
没想到他的银行账户出奇的少,只有一张工资卡被频繁使用。但令人惊异的是,这张工资卡吞吐的现金量,却大得惊人,近两年内先后存入200余万元。200余万 元收入,对一位拥有多项社会兼职、承担着多项课题研究、担任硕士生导师的肾内科权威人物来说,是不是一个正常的额度?我又有些迟疑,毕竟,课题研究需要经费,外出讲课多有酬劳,他的收入高些也是正常的。
从往来明细看,存款多是在医院附近的固定网点完成的,每次都由ATM机分数次存 入,最多的一次竟分13次共存入22万余元。为什么不直接在柜台上存款而选择这么繁琐的方式?迅速将账单中查出的业务系统代码交给银行的设备管理部门,我 确定了医师习惯使用的那台ATM机,并通过视频使他的存款过程一览无余。
医师和妻子先后进入柜员机隔间,医师见妻子进门,小心翼翼地扭紧旋转门锁,转身存款。不时小心地瞟一眼摄像头。妻子不放心,伸手将门锁进一步拧紧,认真地看着隔门外,俨然一副“放风”的模样。
这一组反复拴紧门锁的动作,也拴紧了我的逻辑链条。分析完医师的通话记录,我们找到了他在周末及下班后等私人时间常联系的几个号码,果不其然,都是医疗器材公司的经营者,其中就有被举报的那家公司。
紧锣密鼓地约谈行贿人,案情很快梳理完毕。确凿证据之下,医师只好如实相告。原来,他身为科室主任,有审批医疗设备及耗材权限,先后收受贿赂20余万元。
案件顺利侦破,经我院依法提起公诉,11月28日,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石某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
回想这个案子,不禁想起那句围棋谚语,“棋从断处生”———这“无中生有”的办案历险,令如今转岗站在公诉席上的我同样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