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搞定24个体检项目机器人保姆护理失能老人
在青岛路社区服务中心,83岁的居民李凤仙奶奶双手轻轻握住一个小巧的Pad按键,一分钟后听到一声“嘀嘀”,一块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她的“健康体检资料”。“李奶奶,您的心电图是好的,但刚刚抽血显示血糖和甘油三酯有点偏高,您回家要注意清淡饮食哦。”从进门测量到拿到数据,李凤仙老人只花了短短8分钟。“太快了,方便,不用排队等。”青岛路社区工作人员张海霞告诉记者,这是江苏省慈善总会投放在青岛路社区的第一款“智能生命体征数据监测仪”,今后,社区还将动脑筋帮老人们“玩转”各种智能设备,声控购物、预约理发、护理,老人们甚至可以和远在外地的子女儿孙远程打一场6D互动乒乓球赛。
24个体检项目在社区只花8分钟
青岛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社区这台“体检师”可以随来随检,8分钟搞定血糖、血脂、血压、心率、体温等5个大项、24个小项目的健康数据。家住附近的张文真老人是社区热心居民,从七七二厂退休的她年轻时熟悉电子设备,也曾在插队时学过医,对于社区引进的这台“智能体检师”,张文真高兴地呼朋唤友来体验。张文真告诉晨报记者,这样的设备对于老人来说意义重大。年纪大了多少有些小毛病,儿女总不放心,想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但老人去趟医院做个体检排队少说几十号人,报告还要好一段时间才出来。“特别是带孙子的,抱着小毛娃谁敢总往医院钻?”张文真觉得,体检一次费用不菲,但最高一两年一次的频率对老人来说又有点不够。“今天一天我来了三趟啦,和医院数据比对了下,蛮准。”
对着Pad喊句“我想吃面”有人送来
“青岛路社区在鼓楼老城区中心地带,老小区数量多,社区老人也多,很多老人上下楼不方便,儿女们再贴心也不能时时刻刻满足老人的需求。”张海霞告诉记者,老人购物、娱乐,今后可以通过社区的智能平台来实现。下一步,可能会为一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配备“智能Pad”,“我们推广的设备要考虑实实在在接地气。”张海霞解释,因为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普通的电脑设备,下一步,他们将引进声控触控互动设备,老人可以放在自己的床头,饿了的时候可以点餐,只需对着屏幕喊一句“我想吃面”,就可以与附近各家面馆老板“面对面”。餐馆名称、面条种类、价格都可以看到,老人选择后直接刷芯片卡,面馆就能收到老人具体的定位,送面上门。“老人想预约上门理发、推拿、修脚等服务都可以对着屏幕一句话搞定”。
机器人保姆给失能老人全方位护理
记者还从该社区了解到,一些高龄老人失能后,子女因为工作不能陪伴照顾,有时还会对聘请到家里的护理人员的技术心里打鼓,考虑到这个情况,社区与江苏省慈善总会对接,给失能老人寻找“互联网+”时代的“贴身保姆”。“目前我们得知江苏已经有企业生产出智能护理机器人,正在向生产企业了解功能和情况。”记者联系到智能家居养老设备企业江苏慧明智能科技推广负责人孙宁,她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有两款全自动智能护理机器人面世。“我们的机器人保姆有智能护理床和全自动智能轮椅两种,智能床能辅助失能老人卧床时进行全自动大小便、冲洗、烘干,老人可以声控操作,完全不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智能床还能随老人操作坐立,让老人在床上通过互联网终端连接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看电影、娱乐、吃饭、看书等日常需求。“智能护理床、智能轮椅都可以通过触摸和声控360度移动,老人在自家厨房转个身、到阳台晒太阳看风景都能实现。”
能变身担架的智能轮椅让儿女放心
在青岛路社区预约下单的“智能设备”清单中,一款GPS智能轮椅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款轮椅安装了摄像头、声控、GPS等功能,还能变身担架,在给老人急救的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记者了解到,聪明的“担架轮椅”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对话”。老人有任何不舒服可以一键远程和儿女对话,儿女给老人发信息也能通过设备读给老人听,一旦老人发生意外,倒地的轮椅会及时把老人的生命体征发送给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态,提前带上相应的急救设备做安排,也能找到老人的具体方位,老人的儿女也能同时接到警报信息,并可以通过轮椅摄像头观测老人情况和周围的动态图像。
记者周晶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