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检索平台:“火眼金睛”辨真假政务网站

18.06.2015  15:38
              虽然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已经落下帷幕,但有关网络安全的话题并未就此停歇。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及电子政务平台在日常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使用安全的问题也渐渐通过安全周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使用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何能解开更多人上网办事时遇到的机构网上身份真假难辨的困惑,逐步理清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身份的核实与认证,进而建立机构网上身份信用体系,为公众上网办事创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业务部主任李秦峰就此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

        权威认证

        有效识别机构网上身份

        在现实世界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专属的办公场所,经过我国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审定,才能挂牌对外公示,为公众提供办事服务。因此,其身份被公众所熟知,是安全可靠的。然而,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想要识别机构身份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当前,很多不法分子为谋利伪造机构身份,开设虚假网站招摇撞骗,使公众上网办事频频受阻。

        对此,李秦峰介绍,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推出的中国机构检索平台力求帮助公众更快地辨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身份。一方面,公众可通过该平台输入要查询的机构名称,核验该机构网上身份的真实性,并可进一步了解该机构的职能、类型、地址等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公众可直接输入要查询的网站名称或网站域名,查验该网站是否已通过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核,是否是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真实网站。同时能够掌握所查网站的主办单位,以及网站简介、网站标识和使用的中英文域名等相关信息。

        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2014年为提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安全与规范,中央编办先后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对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统一标识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截至今年5月28日,全国90%以上的党政机关网站已实现挂标认证。其中,95%的中央国家机关已挂标,各省(区、市)政府门户网站均已挂标。“依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统一标识这项管理工作,能够确保我们的机构检索在检索手段上实时更新,在检索内容上真实准确”。李秦峰介绍说,这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结合“互联网+”在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探索。

        专用域名

        建立网上身份信用基础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才能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而对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来说,网上身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其诚信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核心前提。

        对此,李秦峰强调,一旦互联网上出现假冒政府身份的不法行为,轻则利用政府身份招摇撞骗,重则假借政府名义散布谣言、蛊惑公众,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赖,从而损害政府公信力。

        当前,在互联网上假借政府名义开设网站的不法行为屡禁不止,介绍中,记者了解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此前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名义开办网站时无需审核;其二是假冒政府网站的技术门槛与资金门槛相对较低。对此,中央编办已于去年全面启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开办主体资格审核与挂标认证,并明确要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需使用规范的“.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

        事实上,真假网站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域名。很多假网站与真网站在内容与页面上高度相似,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域名。但对于我国公众来说,识别与记忆英文域名或拼音域名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早在2008年就设立了专用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符合国人的语言与文化习惯,能够清楚体现机构名称与类型,因此,也被称做机构的“网上身份证”。每个机构都需要经过机构编制部门的严格审核,才能获得这个独一无二的“网上身份证”。比如,中央编办的中文域名是“中央编办.政务”,与其英文域名“scopsr.gov.cn”相比,中文域名一目了然、简单好记,且与机构名称对应,有显著的识别特征。公众一旦在互联网上发现可疑网站信息,通过与“网上身份证”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及时验证信息真伪,规避潜在风险。

        李秦峰透露,从今年7月起,中央编办还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对未使用规范域名、未落实挂标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进行清理规范。通过加强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身份的认证与管理,逐步完善机构检索平台,构建机构网上身份信用体系,从而提升机构网上身份的权威性与安全性,为公众上网办事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