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铁军维护民生 徐州检察机关四年大跨越纪实

27.04.2015  11:15

  一艘航船,一定要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和抵达的港湾,方能乘风破浪,勇敢前行。一个团队,一个员工,一定要拥有明确的预期目标,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2011年初,徐州市检察院新一届党组上任的时候,响亮提出了徐州检察的目标:打造一支检察铁军,倾力维护民生。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既定目标基本达成:徐州市检察院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绩效考核优秀奖”,2013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基层院建设组织奖”,这是市级检察院的最高荣誉。

  “徐州检察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工作、学习、成长、进步,成为我们检察干警的人生主旋律。”检察长杨其江高兴地说。

  高标定位是检察工作发展的外在推手

  2011年之前,徐州检察工作一直处于全省中游水平。

  刚一上任,杨其江就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北领先,全省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

  简洁响亮的目标,是徐州检察人前进的灯塔。当时的徐州反渎职侵权、反贪污贿赂等工作均居于全省前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检察机关拳头产品的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要显示出标杆的力量。

  杨其江适时提出“精品化管理、精细化办案”的工作理念,令干警们耳目一新。副检察长孙光永靠前指挥,时任反贪局副局长的陈海鹰创新思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引进智慧办案。当年,园林系统查处职务犯罪的专项行动就颠覆了传统的办案模式:市院统一收集线索、统一分配案件、统一调度侦查员。全市一盘棋的办案形式,让反贪工作如虎添翼。当年,全市在园林系统查处职务犯罪25件30人,其中行贿案件6件6人。

  2012年,新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对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州检察机关对接新刑诉法的打击路政系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打响了。职务犯罪信息库的建成、新型侦查手段的使用、各种信息手段的充分运用,令以往较难查办的行、受贿案件势如破竹。30多名放纵超载车辆危害公路安全的路政执法人员被绳之以法,一批在路政执法和超载大货车之间牵线搭桥的“权力黄牛”落入法网。徐州专项工作经验被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等媒体刊登后,在全国引发巨大反响。

  至今,徐州市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已经连续五年全省领先,反渎职侵权工作已经连续12年全省第一。

  明确的工作目标,不仅使得老先进更上一层楼,也激励着过去的“边缘部门”逐渐旋转到了舞台中央。监狱、看守所大多建在远离院机关的地方,驻监所检察室“天高皇帝远”,工作松散。2011年,杨其江上任没多久,便参加了监所检察处的处务会,在会上提出以办案统领监所检察工作的新思路,给检察干警鼓劲加油,并及时调整了监所处的人员结构。

  2011年,新上任的驻徐州市看守所检察室主任沙玫时年50岁,面对重任不退缩,她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家、检察院和看守所之间。检察出入监情况、安全防范检察、超期羁押检察、与在押人员谈话,她是深受公安民警和在押人员信任的好大姐。去年看守所从市内搬往四十里以外的市郊时,她和公安民警一道,凌晨时分就开始坚守在一线,监督检察,最终1000多名在押人员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安全转移。不仅是沙玫,监所处的干警们齐心协力,为确保刑事执行的正确性,团结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

  2012年至今,监所检察处每年查办两起职务犯罪案件,社区矫正工作全省第一,安全防范零事故。监所检察处已经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先进,2015年年初,监所检察处还被省院记集体二等功。

  监所检察处的华丽转身是徐州市检察院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2012年初,在江苏省检察机关绩效考评中,徐州市检察院荣获“优秀奖”,顺利实现了当初的目标,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徐州市检察院党组没有丝毫懈怠,把2012年的工作目标定位为“站稳全省第一方阵,争当全省检察机关科学发展排头兵”。

  今天,徐州市检察机关已经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15年2月,徐州市检察院制定工作目标时,把2014年的“立足全省第一方阵,争当全省检察机关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字,换成了一个“”。“”,不仅表现出争先进位的意识,更表达出一种气魄和胆识。

  保障民生是执法办案的内在动力

  初春,碧波荡漾的小南湖,繁花似锦,春光明媚、游人如织。这些游园的百姓并不知道,在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色背后,有检察官们查办和预防园林系统职务犯罪的不懈努力。

  在徐州检察人的心目中,检察工作,应始终以保障民生为最终目标。

  围绕着百姓的医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徐州检察机关先后在医保、园林、农机、拆迁、路政、税务、民政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展开专项行动,清除行业腐败。“从以往零打碎敲办个案,到如今的规模化、系统化办案,我们清除行业腐败的专项行动不仅打出了反腐败的气势,更重要的是让发案行业十年内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杨其江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

  每次专项行动,都伴随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及时调研和发现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2014年,徐州检察机关查处一大批贪污医保金的案件,并深挖出一批诈骗医保金的案件,检察机关及时向医保部门提出完善医保金管理意见,为百姓的“救命钱”上了一把“安全锁”。当年全市就比上年度节约医保金上亿元。

  为了让民生领域的刑事案件及时进入检察机关视野,徐州市检察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吸纳了213家行政机关共享平台信息,对录入的1316件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实时监督,督促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线索36件,立案监督25件,有力打击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非法行医行为的发生,保障了民生安全。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徐州市检察院“民生目标”的工作理念,同时也被基层检察院完美诠释。

  2014年上半年,铜山区检察院办理一起17岁的孤儿小成抢劫案,办案检察官张红对小成进行了真诚帮教,帮助他重新回到学校去就学。然而,就在帮助小成办理孤儿救助金时,张红却意外地发现,以小成的名义已经办理过救助并被他人领取了。是谁领走了小成的孤儿救助金?张红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发现民政局的吴某等人涉嫌贪污孤儿救助金,她及时向该院反贪污贿赂局移送了案件线索。吴某等四名贪污救助金和低保金的工作人员被绳之以法,分别被判处三年至十一年有期徒刑。铜山区检察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出检察建议,促使全市纪检监察、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清查低保金活动,清退了一大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户,新增符合条件的低保户6463户8159人。

  睢宁县326户农民不慎买到假农药,致使良田大幅减产,一些农民反映到网站上。检察官在论坛上看到此线索后,在市检察院的支持下,主动引导农业部门做好农药鉴定和损失评估,经鉴定,326户农民1600亩小麦受害,损失近37万元。检察院又积极联系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律师为农户损害赔偿代理诉讼,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支持326位农民起诉,索取损害赔偿。睢宁县法院受理此案。经过调解,生产和销售假农药的岳某等三人分别赔偿农户损失15万、20万和5万元。截至2014年底,受害的326户农民均领到赔偿款,赔偿数额总计40万元。

  睢宁县检察院还通过支持起诉,为朱凤云等17名退休工人追讨单位欠发的87万元工资,为荣侠玲等44名退休工人追讨单位欠发的生活费7万余元。近年来,该院通过公益诉讼,为387名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4万元。

  实实在在的办案效果,更强化了检察官们执法为民的内在动力,也让徐州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来自检察机关的法治阳光。

  成长进步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引擎

  四年以后的检察工作实现跨越,四年以后的“”有没有进步?

  对于充满活力的检察官来说,除了努力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还应该达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力求比过去好一点,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而走向卓越,这是很多徐州检察官个人发展的内在引擎。

  相继建立的文学社和法学社、“身边的故事”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大赛……近年来,徐州市检察机关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让检察文化深深扎根于检察官的心中,不断提升着干警的个人素质。

  教育培训活动也成为检察干警提升自我的机遇。各种类型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遍地开花,紧密结合办案实践的教育培训,使得每一名干警都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有趣的是,在省检察院组织的各种业务竞赛中,徐州市检察机关多次占得“十佳”席位中的两席。“全国优秀公诉人”也在徐州市检察院应运而生。

  2015年3月初,徐州市检察院最年轻的公诉处处长张岩走马上任。经过自我推荐、群众测评、部门负责人谈话推荐、党组票决,曾经在高检院组织的“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辩论赛”中获“优秀选手”称号、工作八年的张岩脱颖而出,成为部门一把手,在徐州检察史上,这样的晋升速度也属罕见。与此同时,“全国优秀公诉人”饶本东晋升为公诉处副处长。

  “徐州检察机关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要给年轻人以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要用论资排辈的思想禁锢了年轻人的发展。”这是检察长杨其江的观点,“检察事业,归根结底是人的事业。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能真正激发队伍的战斗力。”2012年,两名40出头的中层部门负责人被提拔进入市检察院党组,给党组班子注入新鲜血液。现党组成员中,50岁以下人员比例达71%。

  仅2014年以来,该院就有45人次得到晋升,从职务到职级,从副科到副处,从年轻人到年长者,优秀的干警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不管年龄大小,不论学位高低,拿掉天花板,人人有奔头。

  徐州市委组织部一年多给予检察院这么多晋升的名额,也恰恰是检察机关社会威望提高、检察干警综合素质提升的硕果。正是近年来,徐州市检察院党组的用人导向使得检察机关风清气正,让每名检察干警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一支已经成长起来的检察铁军正在全力维护着徐州的社会平安,推动着徐州的法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