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少年梦”托起“科学梦” 苏州颁发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近日,苏州举行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典礼,对做出出色成绩的“小科学家”和“小发明家”予以表彰,共有10名学生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殊荣,另有9名学生获“提名奖”、10名教师获“耕耘奖”、10所学校获“摇篮奖”。
近年来,苏州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来抓,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日益浓厚。为鼓励全市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后备人才,2012年苏州在全省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市长奖”评选范围为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学生),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每届“市长奖”提名人选不超过20人,其中“市长奖”获得者不超过10人。截止目前,共有28名学生获得“市长奖”,27名学生获“市长奖”提名奖,涌现出了一大批“小科学家”和“小发明家”。
在本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优秀学生。来自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刘君达同学凭借“小行星远程搜索天文台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市长奖”。在该课题中,刘君达建立了个人天文台——绿野天文台,获得国际认证的观测点编号,并利用它进行小行星搜索,共发现15颗新小行星获国际认证。他通过自编程序制定观测计划,利用ACP等软件实现远程控制,根据小行星的运动特点确定搜索区域、制定拍摄计划等。课题实现了个人天文台的远程控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测效率,同时论证了小口径望远镜在苏州市郊进行小行星搜索的可行性。刘君达也是国内首个完全独立发现小行星(使用自己器材、没有共同发现者)的中学生。
颁奖典礼现场还邀请了9位苏州籍两院院士,与获奖学生面对面交流,勉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