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古桥七桥瓮出现1厘米宽裂缝
明代古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桥瓮“生病”了。检测中发现,桥身外侧巨型条石上蔓延着裂缝,最宽达到1厘米。文物部门调查认为,早年间车辆在桥面上碾压,铺地砖形成裂缝,雨水钻入,使内部夯土如海绵膨胀,向外撑开。这一变化肉眼难以识别,但古桥着实受了“内伤”。
病因在2008年前就已经埋下
今天的七桥瓮,因湿地公园和花鸟鱼虫市场为市民熟知。明代古桥位于公园的西端,衔接中和桥路。2008年10月,七桥瓮接受“大手术”:更换了桥栏,重铺桥面,现在展现在市民、游客面前的七桥瓮,就是术后的样子。即使大修,七桥瓮仍保留了桥身、桥墩、石刻兽首,以及在枯水期会从水面“露脸”的兽形石质分水器等明代原物,加之近90米长、宽13米的可观体量,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之前,七桥瓮上是可以开车的。“因地处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巨大。”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负责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对桥体的损害非常严重,因为古桥不能承受现代的大型机动车。车来车往,桥面铺砖就会开裂,更严重的是内部结构就会受损。记者看到,目前桥头已经竖立围挡。空隙宽度只能供行人、自行车、摩托车通过,大型机动车禁行。
条石上裂缝像枝丫般蔓延
市文物部门在检测桥梁时发现,古桥桥墩的侧壁上出现了众多裂缝,其分布如枝丫,蔓延在条石上,最宽约1厘米的裂缝。文物部门调查认为,这些裂缝可能是桥体内部夯土进水膨胀所致。据介绍,七桥瓮并非完全由青石构成,而是一座“土芯桥”,桥墩内部由夯土所筑。青石桥面此前在车辆的长期碾压下产生裂缝,便会出现渗水状况。渗水后,桥体内部的夯土进水膨胀,挤压侧壁,造成了侧壁的倾斜和裂缝。
“这种情况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其扩张力是非常大的,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裂缝会越来越多,对桥梁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修缮期间,七桥瓮会暂时封闭
记者了解到,2008年“大手术”后至今,7年间七桥瓮再未经历修缮。目前,针对侧壁的开裂情况,市文物部门正在制定方案,在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之后,进行维修。“我们大致的想法是,对桥面的现代铺砖进行更换,基本上要消灭裂缝,杜绝渗水的情况。”针对这份保护计划,国家文物局也在官网公布了修改意见:要采用最小干预原则,避免过度保护。
据介绍,在正式修缮时,将对桥面进行围挡。届时,七桥瓮将暂时封闭。市民、游客进入湿地公园,可能只能走东侧的大门了。
链接
七桥瓮在南京的古桥中排第二
七桥瓮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成,比重修的卢沟桥还要早4年,西南是大教场(现在被称为大校场),是明朝练军的地方。向西北几里地,则是守卫明孝陵的孝陵卫。位于这两处之间的七桥瓮,自然是防务要冲。
太平天国时期,清军两度在孝陵卫附近设置江南大营,作为围攻天京的根据地。为此太平军也在七桥瓮附近构筑8座军事堡垒,与清军多次在此激战。1911年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还曾在这里大败清军。
七桥瓮的“瓮”,指的是这座桥有七个桥孔,全长89.6米,在南京的古桥中排第二。第一是位于溧水区的蒲塘桥,长91.3米,有九个孔,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同样在2013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