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 市民身边的超级资料库
昨天本报A4版报道了市档案馆举办“岁月留痕”老照片展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档案与市民生活关系紧密。随着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越来越丰富,可供市民查询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前往市档案馆查询资料的市民逐年增加。据市档案馆统计,去年,我市查询档案的人次达到2000年的10倍。
1641年《靖江县志》为馆藏最久远档案
市民到档案馆能查到哪些资料?市档案馆档案利用科负责人王小晖介绍,档案馆收藏各类档案,包括县志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的各类档案等,其中颇具特色的有明清古字画,崇祯、康熙、咸丰、光绪年间的靖江县志,民国档案以及名人档案等。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靖江县志》由当时知县陈函辉主修,共17卷,现存16卷复印件,约16万字,主要记载了志序、疆域、建置、户口、武备、祠庙、职官、人物、风俗、艺文等,是市民在市档案馆可以查询到的年代最久远的档案资料。
民生档案去年7325人次查询
近日,市档案馆收到生祠镇红英村的沈先生寄来的档案查询反馈表。在反馈表中,沈先生对市档案馆的帮助表示感谢。去年,他办理退休手续时,需要一份证明工龄的劳动录用手续资料,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帮他找到了这份资料,证明他参加工作的时间。“要是没有这份资料,我刚开始工作的9年就没法计入工龄,直接影响到养老金金额。”沈先生说。
像沈先生这样在市档案馆帮助下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市民还有很多。市民在市档案馆可以查询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婚姻登记档案、建房审批档案、独生子女证档案、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档案、知青档案、土地证存根、户粮档案、再生一孩审批档案、公证档案、律师业务档案等。随着馆藏民生档案资料不断丰富,市档案馆服务市民的能力越来越强。据统计,2000年,到市档案馆查询资料的市民为731人次,去年达到了7325人次,是2000年的10倍。
王小晖介绍,近年来,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档案、婚姻登记档案、建房审批档案等都是市民的查询热点,查询热点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热点。一些市民因为身份证上登记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在办退休、养老保险等手续时,只能到市档案馆查询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档案,证明自己的实际年龄。一些市民遗失了结婚证,如今有办房产证、贷款等需求,也纷纷到市档案馆查询当年的结婚登记证明,以便补办结婚证。建房审批档案为部分需要翻建房屋的市民解决了燃眉之急。去年,靖城街道一市民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严重渗漏的住房翻建,需要当初建房的证明材料,但因家中曾失窃,相关材料被偷。这名市民来到市档案馆,查询到了当初建房的相关报告材料,避免了很多麻烦。
呼唤市民一起书写
完整的靖江历史
据市档案馆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目前,市档案馆馆藏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各立档单位的移交,还有部分来源于向社会征集、热心人士捐赠。
为使馆藏档案资料更全面、服务功能更强,市档案馆一直在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向社会各界征集档案的范围包括:主要官员、各类名人的手迹及反映靖江人民抗倭、抗英的资料和实物,历代编修的家谱、族谱、人物志、墓志以及各种契据、珍贵版本的古籍书,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反映靖江区域、地形、地质、山水、资源、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典籍掌故、工艺美术等各种文物、书刊、图表及资料,反映改革开放前后靖江面貌的档案资料等。有关单位、个人可向市档案馆移交、捐赠这些档案资料原件,也可提供复制件。市档案馆呼吁更多的市民参与书写完整的靖江城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