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件档案资料首次展出 揭秘南京长江大桥前世今生
新华社南京12月26日电(记者蒋芳)26日,由江苏省档案馆、武汉中铁大桥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国家记忆·南京长江大桥档案文献展”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共展出近千张老照片、史料文献,多为首次公开。
“早在近百年前,人们就梦想在长江上飞架起一座大桥了。”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孙敏指着展厅墙上的一张老照片告诉记者,那是1908年4月,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火车站的沪宁铁路全线通车时的场景。乘客在下关火车站下车,改乘轮渡过江,换津浦线火车,至少要半天时间。此后,孙中山将建地下隧道实现两岸铁路连接的想法写进了《建国方略》,1927年的《首都计划》则进一步提出了在长江上修建过江通道的设想。
“争气桥”“争气钢”的名称从何而来、桥头堡的“三面红旗”设计为何能从58个方案中胜出、建桥时的深潜水笔记里写了些什么……展览上,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展览分为“千年建桥梦”“九载架飞虹”“精神永流传”“历史铸丰碑”四个篇章,通过精彩丰富的档案史料,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2015年4月28日,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了解,大桥档案分别收藏于江苏省档案馆、武汉中铁大桥局、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市城建档案馆,因此本次展览采取四方联动的形式梳理出了大桥档案的精髓,包括各种纸质文书、工程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等,完整呈现了新中国长江第一座依靠自己力量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建设全过程。
当日,《南京长江大桥档案》丛书和《南京长江大桥——亲历·亲见·亲闻实录》口述史举行了首发式。此外,江苏省档案馆和武汉中铁大桥局还将保管的数万页南京长江大桥文书、图纸、照片等各类档案进行专门的数字化加工,正在建设一个南京长江大桥综合档案数据库,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建立共享资源库。
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