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4件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图)
龙虎网讯 5月20日,记者从江苏省档案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国家档案局近日公布第四批29件(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我省有4件档案入选。
据介绍,我省入选的4件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分别是江苏省档案馆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中央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等9家档案馆联合申报的“‘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南京市档案馆的“民国时期南京户籍卡档案”,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
省档案馆副馆长、新闻发言人张姬雯介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是国内档案界的最高荣誉,相当于电影界的“金鸡奖”。评选标准是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独有性、稀缺性以及地方特色。同时,此项工作也是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在中国开展,换句话说,进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才有资格申报世界记忆工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档案申遗。”张姬雯说。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评选始于2002年,至今已评出4批,共有142件(组)档案榜上有名。在此之前,江苏省档案馆有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南京市档案馆有中山陵档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关专题档案(五组)等3件档案入选。
南京长江大桥最早的设计效果图上,桥头堡的造型是颇具“中国风”的亭台设计。李冲翻拍
铁管巷四条巷当年均有慰安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市档案馆档案管理处处长、研究员夏蓓说,“慰安妇”档案入选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次入选的“慰安妇”档案,共有中央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河北省秦皇岛市档案馆、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等9家单位共同申报。
在市档案馆记者看到,市档案馆申报“慰安妇”档案共有十多卷,其主要来源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南京市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对战争损失的调查,大量的市民呈报的损失调查表及市民呈文。
市民腾听涛、陆思群、康三保、陈云来等人在1938年2月12日给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呈文:“因为铁管巷瑞福里房屋被大日本皇军征作慰安部之用,而中山路忠林坊太平路忠义坊房屋又遭日军放火烧毀。因此原以房租收入作为生活来源已完全断绝,已流作饿蜉,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请求救济。”
市民徐良是建康路和丰呢绒服饰公司的职员,曾将公司的大衣呢三匹搬回四条巷129号的家中保存。1938年四条巷129号被日军强征为慰安所,不仅将屋内的家具全部占用,而且三匹大衣呢也被封存。因公家货物被查封,徐良不仅要引咎辞职,还担负赔偿责任。徐良在给政府的呈文中写道:民本为一个普通雇员,每月收入支持家计已感极度困难,再因此失业加以赔偿,其今后的生活简直不堪设想。
南京长江大桥曾有3个备选桥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城市名片。大桥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桥址是如何选定的?记者走进江苏省档案馆,探访大桥建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省档案馆管理部,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从档案柜里取出一份盖有“绝密”印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报送南京长江大桥初步设计请批准由》文件。“当年建设大桥是一件大事,不亚于后来建设三峡工程,属高度机密。一直到现在,比如水泥配方、钢材型号、桥墩数据等很多资料均未曾公布。”省档案馆副馆长张姬雯说。
当时建桥时,选择桥址至关重要,第一个备选地是下三山,在旧太平门火车站附近,缺点是距市区太远;第二个备选地是煤炭港,位于中华门火车站附近,缺点仍然是距离市区太远。最终,在下三山、煤炭港中间的宝塔桥地址被敲定。但建在这里也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就是没有现成的火车站,于是在大桥建设同时,新建了南京火车站。
馆藏档案显示,大桥1958年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60年动工建设,1968年建成通车,历时10年,总费用2.87576亿元,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00亿元。如果按照现在物价水平测算,投资至少300亿元以上。
记者采访得知,此次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共有18个与大桥建设有关的档案全宗,系统、完整、全面地保存了南京长江大桥规划设计、建设竣工、预算决算、投入使用、世界宣传展示等全部历史进程。这些档案充分证实了南京长江大桥是全部使用国产材料,在全国有关单位协作配合支援下建成的大桥。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李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