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最信任的谋士,让人又爱又恨
桓温手下的谋士算得上人才如云,但大多是上下级关系,“谋反”这样交心的话是说不出口的。真正懂他、理解他,陪他走过一路风雨的,有一个人,他叫郗超。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看电视,都要先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遇到郗超,就实在没有办法回答了。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时而高尚,时而卑劣。“变脸”之快,让人难以捉摸、又爱又恨。
他和父亲的性格完全相反
郗超字嘉宾,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鉴长子)。
一般说来,龙生龙、凤生凤,即使小孩有点叛逆,也会隐隐看到父亲的影子。而郗超和父亲完完全全是一对“反义词”,如同正负极,是父子中的奇葩。
郗愔规规矩矩,是个老实巴交的人;郗超蔑视传统、目空一切。一生不走寻常路,喜欢在钢丝上跳舞。
郗愔糊涂昏庸、胆小怯弱;郗超胆大心细,眼光独到,出手又狠又准。他少年时就出类拔萃,与王坦之齐名,当时人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文度是王坦之的字)”。
他才华横溢、口若悬河,一说话别人就自叹不如。
郗愔一生忠于王室,从来没有背叛的念头;郗超和桓温结成了死党,一心就想着怎么篡权,替代司马氏。
郗愔喜欢钱,整天想着贪污,当官的目的只为捞更多的油水。郗超视金钱如粪土,总是想着成就惊天伟业。
郗愔曾经大肆搜刮,家里有存款数千万。郗超非常鄙视,就设计戏耍了老爸。
一次,他和郗愔闲聊,说着说着把话题引到了钱财上。郗愔感到很奇怪:儿子今天大变样啊。转念一想,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就问:你是不是有困难,想问我借钱用?
郗超不说话,只是笑笑。
郗愔觉得儿子终于像自己了,非常开心,决定大放血一次。他把钱库都打开,说:一天之内,这里的钱随你怎么用。
郗愔想:他顶多用掉几百万吧。
第二天他跑过去看,发现所有的钱库都已经空空如也。他很奇怪,问:这里有几千万呢,你用到哪儿去了?
郗超说:全部分给了亲戚朋友。
郗愔惊呆了,知道儿子是个非同一般的人。
两个人有“断臂”嫌疑
桓温名义上是全国军队总司令,但有两个地方不听他指挥。
第一是豫州,本来是谢家地盘,谢万被废后,被桓温抢了过来,让弟弟桓云去主管,但桓云不久死了。朝廷任命袁真继任豫州刺史,袁真属于中立派,桓温没有太大的敌对情绪。
第二是徐、兖两州,郗昙(郗愔的弟弟)死了之后,是范汪,因为“装逼”被桓温上表废了,后来由庾冰的儿子庾希继任,桓温又找借口逼迫朝廷将他免职。转来转去到了郗愔手中。郗愔是个正儿八经的庸才,为什么会选他呢?
从司马昱角度讲,郗愔忠于朝廷,建康早已“三九严寒”,像他依然“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确实不多了,是患难见真情;从桓温角度讲,他软弱无能,和白痴差不多,不用担心;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郗超是自己的参军。
郗愔虽然升为省级干部,但不会打仗,声望也低,大家都看不起他。王徽之到郗家祝贺,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然后,反反复复念叨这句话。
郗仓(郗超兄弟)听了很不爽,对郗超说:父亲今天刚刚升官,他说话就很没有礼貌,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郗超说:这是《三国志》里面陈寿评价诸葛亮的话,别人把你的父亲和武侯相比,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桓温的眼光极高,视很多名士如同垃圾。但和郗超一交谈,相见恨晚,常常说郗超深不可测。郗超也觉得遇到知己,高山流水,从此和桓温深交。
由于处得太好了,经常彻夜长谈,晚上常常睡在一起,共一个被子。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桓温也不避讳,因此无数的人怀疑两人有“断臂情结”。
郗超模仿父亲笔迹写信
到了369年,晋废帝司马奕已经登基4年,桓温决定再次北伐。为什么又要远征呢?
1、洛阳失守后,前燕得寸进尺,频频骚扰边境。桓温必须要报仇,给鲜卑人一点颜色看看;2、朝中的指责声越来越大,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堵住这些无聊文人的嘴;3、可以趁机把徐、兖、豫州的军队指挥权抢过来;4、367年,前燕的名将慕容恪死了,桓温一直做缩头乌龟,就是怕他。经过两年的观察,前燕似乎再没有什么狠角色,桓温认为自己可以扬眉吐气了。
当然最终目的只指向一个:捞取名望,为篡位做铺垫。3月,他向朝廷打报告,要求郗愔、袁真以及江州刺史桓冲一同参与北伐。
郗愔听到消息后非常兴奋,为国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写信给桓温:我们共同辅佐王室,并允许我率兵渡河北上,讨伐前燕,收复失地。
郗超正出门在外,听到父亲的信来了,赶紧回头把信拆开来看,看完之后暗骂:你真是老糊涂啊。
然后一寸一寸地撕毁。
他模仿父亲的笔迹,重新给桓温写了一封信,说:我不是将帅之才,不能胜任军旅重任。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请求找一个悠闲的岗位养老,我的部队请求你来统领。
桓温看到信后,大喜过望,当即上奏朝廷,调任郗愔为冠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由于大战在即,自己当仁不让地兼任徐、兖二州刺史。
4月,他率领5万人从姑孰出发,第三次北伐,目标:前燕。
这里还有一个小典故。
他途经金城(今栖霞一带)。24岁时,他在这里担任过琅琊内史,当年种下了一棵柳树。
一晃34年过去了,此次故地重游,他看着这棵小幼苗已经长得十分粗壮。不由悲从中来,感伤年华易逝。自己转眼近60岁了,第二次北伐已是13年前的事,而收复中原依然无成,一生壮志难酬。他扶着枝干,拿着枝条,潸然泪下,留下了千古名言:“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后来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面有:“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就是引用了这个典故。
桓温这次北伐能成功吗?
扬子晚报记者杨民仆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