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国产机器人该如何破局?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正成为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的首选方案。在3月30日到4月2日举行的第十六届“深圳机械展”上,各种各样的工业机器人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智能化装备中,关键核心部位多是国外进口,国产机器人产业仍面临“受制于人”的尴尬。
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达万亿规模
在“深圳机械展”上,记者看到三菱电机、马扎克、罗德斯等外企纷纷占据显要位置展台。“我们对这次的展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东靖洋说。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工业机器人正成为我国企业应对人力成本上涨的首选方案。
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裴克对记者表示,根据环球资源旗下《世界经理人》杂志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一项最新调查,87%中小企业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压力,66%企业愿意用工业机器人改造生产线,其中85%企业未来一年内有可能引入智能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数字监测及控制系统成为首要选择。
随着我国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意愿的增强,其市场规模也增长迅速。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最新披露的数据则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2015年预计将达到6.42万台。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贺万民说,机器人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驱动力,在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将成长为上万亿规模的市场。
国产机器人缺乏核心技术差距明显
“国产的系统还不是很完善,精度还不够,像焊接机器人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精度低于0.5都是满足不了工艺的,尤其是激光切割、焊接要求都很高。所以国产运动控制系统软件方面跟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东莞市元一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曹正元说。
记者了解到,机器人生产中的核心部位——减速器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国内机器人生产商购买价格高,在其生产成本中占到45%,而在日本这个比例仅为25%。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由于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国外厂商同类产品,致使这些产品产业化应用程度较低,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准仅相当于国外10年前的水准。”深圳市柳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高圳说。
在核心技术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已被国际机器人巨头占据大半江山。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瑞士ABB、德国库卡(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及发那科(Fanuc)等海外企业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国产机器人如何破局?
国产机器人企业如何破局?业内人士认为须从硬件、软件、品牌三方面努力。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张耀华指出,当前发展智能装备,基础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是无法绕开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器换人”等不断推进实施,R&D费用的增长,对于机器人的硬件研发将日益受到重视。
“以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充裕,对机器人的需求也比较小。随着现在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增长,这也将倒逼机器人科研技术实现更多突破、更多国产化。”黄阳华说。
“在软件方面,如售后维修等,国产企业也需要加强。”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悦伟说,“未来国产企业不能只像以前一样只卖一台机器,还要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中国机器人企业还需要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品牌的附加值。”从事机器人进出口贸易的兼松开吉开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经理陈亚平说,“最近几年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已经在逐步‘走出去’,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对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还是比较有信心。”(记者孙飞王厚启)
原标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产机器人该如何破局?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