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数据应用“苏州样本”调查:以信息化推动江苏检察工作跨越发展、转型升级

11.10.2017  10:39

  只要依托苏州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就可以通过刑事案件跨部门网上协同办案,实现公安电子卷宗“一键导入”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不需要交接纸质卷宗就可以完成受案;辩护律师通过在门户网站提出申请,就可以到检察院服务大厅在“苏检小智”智能机器人面前刷一下身份证,一分钟刻录电子卷宗。

  9月2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的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上,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检察院现场演示了网上、掌上和实体“三位一体”智慧型检察院的各项全新功能。通过将科技渗透到检察官办案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该院目前全年办理的两千多起刑事案件,90%通过远程提审解决,提起公诉的1200件案件,45%通过远程庭审办结。

  2009年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技术信息工作会议,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科技强检指导原则。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要求,快速、强势推进科技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案管机器人研发为龙头,全力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型检察院,已经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和飞跃。

   突破信息壁垒实现全程智能

  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以不到江苏全省8%的办案力量,办理全省20%的刑事案件,检察官人均办案量居全省首位。2009年,苏州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开始探索建立能将公检法司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政法信息综合平台。在探索试验基础上,2011年建成苏州市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于2014年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网上办案试点地区。

  2015年8月,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被列为司法改革试点院,在智慧检务领域不断先行先试,逐步形成政法大数据应用的“苏州样本”。目前,除少数案件外,苏州政法部门办理的刑事案件,不但全部由该平台流转,还汇集成“大数据池”,为人工智能与检察业务的科技融合提供了数据支撑。

  截至今年7月底,苏州市公安机关交换至平台的刑事立案、破案信息117751条,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平台受理审查逮捕案件34767件、受理审查起诉案件64993件、向法院提起公诉55932件。法院通过平台流转判决书39217件,全市办理刑事案件在市政法信息平台流转率超过97%,通过平台跨部门网上业务协同办理刑事案件超过19万件次。

  据苏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薛国骏介绍,政法信息平台突破了政法部门间的网络壁垒、数据孤岛,为智慧检务的关键环节——搭建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平台累计各类外部侦查信息40余类20亿余条、检察内部信息7000余万条。

  通过江苏省检察院自主研发的“苏检掌上通”汇集的全省14486名干警身份基因认证,苏州检察干警可以直接找到异地检察机关任何干警通过掌上办理公务并实现语音通话。薛国骏说,所有工作实现从低效走向高效、从孤岛走向集群、从宝塔式走向扁平化。

  依托来源于政法平台的电子卷宗,借助“一机双屏”、平板电子书等技术,苏州实现纸质卷宗电子化,通过在讯问、询问等环节引入语音识别系统,初步实现智能记录、智能侦查、智能监督。

  据了解,随着纪检监察监督平台、检察为民服务管理应用平台、取保候审人员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被运用到办案实践,苏州检察工作实现员额制改革后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有力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州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王勇说,这些技术成果深度运用,不仅捋顺了制度,提升了效率,也促进了公正司法。在外来人员犯罪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苏州检察机关受理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仅为37%,今年以来,一审案件上诉率创历史新低。

  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

  “苏州样本”实际上是江苏省检察院向信息化要检察战斗力,通过科学技术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在主题发言中介绍,在近年来持续推进智慧检务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4月,江苏省检察院专门成立网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最高检的科技强检规划及全省检察网信重大建设项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全省检察“一盘棋”的网信工作机制。

  江苏省检察院为此确定了构建“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实体检察院”三位一体智慧型检察院总体构想,提出“3年初步建成、5年基本实现、8年全面提升”的“358”战略,推行“1个省院部门、3个设区市院、6个基层院共同研发”的“136”开发模式,描绘了一张适应网信工作建设规律与江苏检察工作实际的蓝图。

  其间,为了解决项目建设分散、信息资源孤立、重复投资研发等问题,江苏省检察院先后制定《关于对重大事项实施监督的办法(试行)》《建设项目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严把项目立项、论证、采购、招标、合同签订等关键节点,纪检、监察、政工、保密、民行、技术、计财等部门全程参与,从人、财、物、智、廉等各方面提供支撑。

  为了鼓励基层创新,江苏省检察院在检察内网开通“金点子”平台,对有价值的建议及时融入项目方案,并为基层院开发小软件在平台上预留空间。还引入“智库”,深化与清华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国内多家高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努力抢占网信建设制高点。

  江苏省检察院技术处处长赵晓春说,江苏已经全面完成最高检部署的网信应用任务,全国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统计子系统、配套司法责任制改革升级应用和归档模块已在全省使用,与最高检对接的检务保障软件在三级院部署。全省已建成检察工作网、检务信息指挥中心、职务犯罪侦查指挥中心、视讯综合平台等8个基础设施和硬件项目,自主研发了检察门户网站、苏检掌上通、司法警务综合管理平台、“案管机器人”办案智能辅助系统等软件系统12个。

   全留痕全面增强执法透明度

  记者了解到,江苏检察案管大数据应用平台已经能自动对每一件案件、每一个办案节点、每一份法律文书,按照285条规则信息一一比对,自动触发提醒、预警和监管,实现案件监管的全覆盖、全过程、全留痕。目前已经发出流程监控提醒预警35410件52936次,提醒预警准确率达100%,评查案件37603件,及时纠正评查中发现的司法办案不规范等瑕疵性问题。

  赵晓春说,通过信息化载体推进案件信息和检察事务公开,全面增强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依托全国统一的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全面公开检察机关办案流程、法律文书等,2016年以来,江苏检察机关共向社会公开案件信息32.8万余条。

  建立向律师主动推送案件信息机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QQ群、案件信息推送平台等,向律师及代理人及时推送案件诉讼信息2.5万余条。

  刘华介绍说,江苏检察人已经从孤岛、本位、经验、随性思维转变为关联、全局、智能、规则思维,从层级化、被动式、粗放式、低效率管理转变为扁平化、主动式、精细化、高效率管理,从自我监督查寻、输入、记载转变为智能监督、推送、生成、归档。江苏检察机关将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最高检各项部署,以信息化推动全省检察工作跨越发展、转型升级。(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