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人包信和任中科大校长,还有哪些江苏人执掌"中管高校"?
交汇点讯 6月8日消息,中央宣布包信和院士接替万立骏,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十任校长。
从2015年至今约两年半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历经侯建国、万立骏与包信和等三位校长,是建校以来校长更迭最快的时期之一。包信和此前为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包信和
成长于复旦大学,和中科大早就结缘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包信和于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下辖的扬中市。1978年,他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告别家乡赴外地求学、工作。
1982年,包信和在复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化学系硕博连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他留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当时28岁。
1989年,包信和获洪堡奖学金赴德国马普Fritz-Haber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1995年回国后,他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被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包信和长期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催化,一直是支撑全球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大量原油和天然气通过科技有效的催化过程,就可以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动力燃料和各种化工原料。产生催化作用的是催化剂。催化剂,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能加速化学反应而在其过程中本身不被消耗的物质。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在这里进行表面化学及表面催化反应等课题的研究,他是“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甲烷、低碳烷烃及合成气转化的催化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并且是“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项目研究主持人。
2000年8月,包信和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9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15年7月,包信和回到母校复旦大学任常务副校长。
就任校长之前,包信和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联系相当紧密。2003年,包信和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系主任。2004年,时任校长朱清时院士向包信和颁发聘书,朱清时也曾供职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多年。包信和在复旦工作期间。
2009年,包信和与万立骏同晋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在大连工作多年,他的前任万立骏是大连人,在大连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也曾在大连工作多年。
此后,包信和还多次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相关活动与工作。譬如2010年9月,包信和与多位专家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成功举办的清洁能源国际研讨会,并作了生动的学术报告。
2015年8月,包信和参加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承办的“硬、软X射线吸收谱学及应用研讨会暨讲习班”。
2016年3月,包信和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合成气选择转化低碳烯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杂志上。
在学术领域,包信和成就颇高。他担任着J. of Energy Chemistry期刊(Elsevier)共同主编,《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NSR)》,以及Angew. Chem、 Energy & Env. Sci. 、Surf. Sci. Report和Chemical Sci.等学术期刊编委和顾问编委。此外,还是中国化学会第28届和第29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任国际催化协会委员,2012年起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包信和获得过199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2015年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研究成果被两院院士评选为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包信和之前,也有一位从复旦大学副校长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88年,著名数学家、复旦副校长谷超豪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履新,为何是由中央来宣布任命?
包信和此次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由中央宣布任命,这是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管高校”。
这与此前广为熟知的“211”“985”工程的评价体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有重叠。“中管高校”都是“985”高校(是“985”肯定是“211”,但,是“211”不一定是“985”)。不过,“985”高校不一定是“中管高校”。
所谓“中管高校”就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高校,这句话更准确的表述是,党委书记、校长职务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的高校。《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由中央组织部掌握。
目前,《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中“中管高校”是31所,“985工程”名单中仅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不是中管高校。
这31所“中管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此外,“中管高校”与副部级高校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儿。除了31所“中管高校”,可称得上“副部级高校”的还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较为特殊,它受国防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中国科学院大学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兼任首任校长,所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曾是唯一的由正部级干部担任校长的大学。而现任校长丁仲礼则为副部级,也是中管干部。
对外界来说,判别是否是“中管高校”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学校书记、校长的任命大会是否由中组部干部出席,“中管高校”一般都有。不少高校的书记、校长学而优则仕,也多来自这些“中管高校”,因为他们与省部大员们一样都归中组部统一管理。十八大后的清华大学就是典型,搭班子的书记、校长先后走上仕途,原书记胡和平担任陕西省省长;原校长陈吉宁担任过环保部部长,当时是国务院最年轻的部长,现在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还有哪些江苏人执掌“中管高校”?
现任30多位“中管高校”校长中,籍贯是江浙地区的并不多。除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是浙江人,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校长是江苏人,没有更多江浙人士。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于1954年11月生,是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陈骏于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陈骏留校任地球科学系讲师。此后,他一直在南京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历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系主任、主任,副校长等职。2013年,陈骏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2006年,陈骏任南京大学校长,至今已达11年之久。
陈骏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于1964年2月出生,是江苏淮安人。和陈骏一样,他的母校也是南京大学。
1979年,张荣进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6年7月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荣长期致力于光电信息功能半导体材料生长、半导体新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在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方面,特别是在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硅基异质结构、纳米结构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2002年2月,张荣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4年6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2006年11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4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13年10月,张荣告别母校,调任山东大学担任校长。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也和江苏有着不解之缘。胡海岩于于1956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是福建闽侯。
1988年,胡海岩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留校任讲师。此后,他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了19年。2001年,胡海岩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06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胡海岩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2007年8月,他离开南航,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也是在同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海岩如何成为“中管高校”的校长?副部级高校副校长——正厅级高校校长(正厅级)——副部级高校校长可能是较为常见的一条晋升路径。另一种情况是,由正厅级常务副校长直升副部级高校校长,比如现任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山东大学校长张荣都是如此。交汇点记者 王拓
标签:
编辑:周莉娜